 |
农行首张信用卡“金穗卡”
|
 |
工行“红棉卡”
|
 |
建行1990年版“龙卡” |
 |
福建兴业银行发行的绘有武夷山五指峰的银行卡。 |
 |
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行的书法卡。 |
本报曾报道,从明年开始,银行将停止发放磁条银行卡,办理新卡时将换成更为安全先进的IC芯片卡。那么问题就来了,你会如何处理老的磁条银行卡?直接剪了丢掉?还是扔进抽屉里压箱底?现在,你也许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小D近日从宁波收藏市场了解到,银行卡是可以作为一种藏品进行收藏的,有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早期银行卡,甚至已经被炒到了上万元的价格。 什么样的银行卡值得收藏?收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来看小D的介绍。 记者 陈韬 最贵的银行卡 炒到30万元 近日,小D来到宁波天胜花鸟市场收藏品交易区,商户老王在此经营卡类收藏买卖已经多年了,他的店里不但有电话磁卡、电话IC卡这种已经较为成熟的收藏类卡,也有数百张这几年才兴起收藏热的各色银行卡。 谈起为何有玩家会收藏银行卡,老王说:“银行卡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多卡片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反映出时代背景或者民族文化特色,甚至于某一特定主题,这增加了收藏银行卡的乐趣,我们业内也把银行卡称做为‘金融文物’。此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行的有纪念意义的银行卡存量稀少,收藏这东西,数量少了自然价值就高了。”而最近因为银行磁条卡换“芯”工作的推进,这也意味着磁条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收藏人士看好旧银行卡未来的收藏价值,因而加入收藏行列。 银行卡究竟有多值钱?老王给小D看了一些他收藏的卡,这其中有上世纪90年代的“工行金融信息查询卡”、2000年初兴业银行还未更名前的“福建兴业银行兴业卡”等较为少见的卡,售价都在5元~20元间。 老王说,这些卡都算便宜的,真正值钱的卡比如中国银行1985年发行的中国第一张银行卡“金珠海”,据说如今的存世量不到20张,目前市场价格已飙升到30万元一张,“我也只是在网上看到过它的样子。”另外比较值钱的银行卡多为国有大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行的第一版储蓄卡,比如工行1987年版红棉卡、建行1990年版龙卡、农行1991年版金穗卡及交行1993年版太平洋卡等,“这些卡现在动辄几千元,有的被炒到了两三万元。” 老王告诉小D,银行卡的收集与邮票等有类似之处,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收藏者的个人爱好和兴趣来搞。“银行卡的收藏是小众中的小众,收藏人的基数小,所以目前宁波玩这个的人还不多,来买卡的人也少,主要还是爱好者内部交流。” 达人教你 如何收藏银行卡 宁海人老徐是个收藏爱好者,每周末都会来宁波的范宅、天胜市场转转。老徐对电话卡、火花、烟盒、银行卡都有收藏。银行卡中最让他自豪的莫过于全套的建行生肖主题卡,“建设银行从1999年开始每年发行一种当年生肖主题的储蓄卡,从1999年到2010年历时12年时间终于发行完了一整套生肖系列卡。从1999年开始,我坚持每年去建行办卡,一共花了12年时间,终于办完这套生肖卡。”老徐感慨说,12年时间,卡面从没有银联到有银联,从老银联到新银联,也折射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史。 对于这样一位收藏达人,小D忍不住向他请教该如何收藏银行卡。 老徐说,一般收藏市场上的银行卡都是过期的,或者作废的银行卡,首先要看卡的品相,没有明显剪角、折痕、划痕、起皮,卡面清晰干净的卡片是成为藏品的基本要求。 其次,银行卡收藏和其他收藏品一样,存量少的才尤为珍贵。常见的银行卡基本没什么收藏价值,而如果持有发行量少的银行卡,说不定以后身价能翻番。尤其一些早期的银行卡,极具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比如国有行发行的第一版卡。 再次,要挑选卡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反映人文风貌的卡片,比如光大银行有一张采用启功老先生书法的银行卡;福建兴业银行以“白描”手法体现武夷山五指峰风采的银行卡。 另外,一些银行会在某些时间节点上推出专门纪念某个事件、某人物而发行的银行卡,由于这类银行卡的题材较好,而且具有纪念意义,加之发行量相对较少,因此收藏价值也较高。比如2004年中国银行推出的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有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对于这类银行卡,切记要成套收集,缺了一张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小D提醒 银行卡收藏 也有禁区 尽管大量闲置的银行磁条卡为收藏提供了空间,但银行卡本身的特殊性也是不能忽视的。银行人士表示,根据我国相关法规,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累计在五张以上的就有可能构成犯罪。当然,界定大量持有他人银行卡是否构成违法犯罪有很多因素要考量,其中最主要的是主观动机和客观用途,如果所持他人银行卡仅用于个人收藏交流,没有被用于诈骗、洗钱或侵害他人利益的用途,就不涉嫌违法。 银行卡作为金融领域的载体,保存过原持有人的身份信息,收藏应该仅针对那些已经注销、对原持卡人不产生任何经济威胁的废卡,在交流卡片时也要先进行销户、消磁工作,以免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