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学成才的“谜语阿婆”

  ●寻找“最美社区老人”

  家住江东白鹤街道贺丞社区的陈爱珠今年已经80岁了,是社区里出了名的“谜语阿婆”。她最擅长的不是编谜语,而是将那些已经快被人们遗忘的,“接地气”的谜语,从记忆深处“挖”出来。

  藏在肚子里的谜语

  虽然头发已经花白,陈爱珠精神气十足。进门第一件事,她就用宁波方言给我们猜了一个她最近才想起来的谜语:

  “一目瞠瞠,二目无光,三餐茶饭不吃,四季衣衫无妨,五官端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究)竟是谁,十(实)在难猜。”

  “猜不到了吧,其实就是‘美人画’。”陈爱珠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丝的小得意,“第一眼看很好看,第二眼看就会发现画上的美人的眼神是没有光的。”

  像这样得用宁波方言读起来才押韵、“够味”的老底子谜语,陈爱珠肚子里藏了一大堆。她说,年轻那会儿,没啥休闲娱乐活动,工友们凑在一起最大的乐趣就是猜谜语。

  “上夜班,厂里提供夜宵,我们就约定,猜不出来不准吃。”

  陈爱珠的记性很好,那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当年猜过的谜语,她都还藏在肚子里。“我们小时候也听妈妈讲过好多,早就已经忘光了。”陈爱珠的女儿说。

  陈爱珠的谜语,不仅在谜面上“接地气”,而且谜底也多半跟“老底子”的生活有关。

  “桃园结拜三兄弟,董卓做皇帝,吕布掉落地,貂蝉来扶起。”谜底是一种生活用品,叫“三脚晾竿”,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相公立在花园,小姐游戏花园。我看相公容貌之好,拖到屋里拷打一顿,捆绑一夜。第二天亮,扔出门外。相公讲:‘小姐、小姐,介没情义,我有三分血气在你身上’。”这说的是老宁波“包满堂红”,也就是用凤仙花染指甲的习俗。

  自学成才的“谜语阿婆”

  在陈爱珠看来,自己的这些谜语是另一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她还特地去买了文稿纸,想到一条,就记录一条,遇到有的字不会写,还得誊写好几遍。

  这些谜语,虽然嘴巴上说得顺溜,但要写下来,对陈爱珠而言,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陈爱珠到了上学的年纪,抗日战争尚未结束,父母疲于奔命。眼见周围同龄人背起书包去上学,看得她心里直痒痒。

  她想要读书的想法一提出,就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哪来的钱?

  “那是不是有钱就能读书?”才6岁的陈爱珠暗暗赌了一口气。

  她家楼上有个嬷嬷,在离家不远的糖果厂上班,每天中午还要匆匆赶回家吃午饭。她动起了脑筋,让嬷嬷带着她先把上班路走一遍,然后每天中午给嬷嬷送饭,赚了不少外快。

  “攒下来的钱够我读了半年书。之后学费涨了,我书也读不起了。”每次想到这些,陈爱珠总有点遗憾。

  其实,陈爱珠的父亲也离不开这个家中唯一的孩子。虽然是个女孩,可陈爱珠头脑灵活,嘴巴又甜,帮父亲摆摊,总能吆喝来不少生意。

  等陈爱珠再次走进课堂,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解放后,办了‘扫盲班’,我才有机会再认字。”

  “因为我记性好,老师教过一次,我都记得。”就是凭着这些零碎的,难得的学习时间,陈爱珠认识的字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每晚睡觉前,陈爱珠总要看会儿书,看会儿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翻字典,她经常放在身边的,是孙子念书时已经翻得烂了封面的一本新华字典。

  

  附

  我们也搜罗了部分陈爱珠回忆起来的比较有特色谜语,大家有兴趣不妨也来猜一猜。

  东风夹西风,云长和关公,乌龟咬了鳖,丈夫打老公。(谜底:打铁)

  小小诸葛亮,坐在屋中央,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谜底:蜘蛛)

  住茅山,住玉屋,剥里皮吃外肉。(谜底:鸡肫)

  矮婆婆,眼睛多,吃红饭,拉黑窝(屎)。(谜底:火 ,一种取暖用具)

  出身田里头,夫妻真恩爱,双双跳入海,发泼(涨)捞起来。(谜底:油条)

  小脚老绒大肚皮,头上顶块黄烂泥(黄泥巴)。(谜底:酒坛子)

  稀奇稀奇真稀奇,爹娘生偶介东西。人家皮包骨,只有我骨包皮。(谜底:蟹或乌龟)

  弯弯楼楼,一位姑娘住进出口里头,要是出门扇子戴头。(谜底:蛳螺或田螺)

  阿爹麻皮,阿娘红面,生出儿子白面。(谜底:花生)

  记 者 石承承

  实习生 乐骁立

  通讯员 梁 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