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后乐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知青生涯

  ●金色回忆

  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国家不断号召有志青年支援边疆。1966年,我身披绿军装、胸戴大红花,在“支边光荣,保卫祖国”的口号声和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与亲朋好友道别,从鱼米之乡宁波奔赴西北新疆。那年我年方十六,与同车的一群热血青年一起唱着革命歌曲,心情激动不已,盼着能早一刻看到边疆的景色。

  火车抵达乌鲁木齐后,我们换乘汽车经过4天4夜终于到达目的地。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不由想起了南北朝《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边疆景色是我这个江南长大的姑娘从所未见的,我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安顿好以后,我被分配到农三师第四十五团,主要做一些农业劳动工作。我们一群年轻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那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再加上是在西北边远之地,我们这些吃惯了白米饭的小伙小娘,也渐渐地适应了啃窝窝头的日子。一天劳作下来,晚上住在“深挖土”建成的土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艰苦的环境中,人的意志会变得坚强,潜能也能进一步迸发。在新疆农业劳动期间,同志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谁身体不舒服,大家都会主动分担他的工作量,一些热心的大哥大姐为病人端水送饭,让远在异乡的同志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也曾经照顾过一位因病无法劳动的同志,照顾病人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和治疗,她的身体痊愈了,现在时隔几十年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尽管生产劳动任务很艰巨,但我仍抽空给家里写信,将我的近况告知父母,也好让他们宽心。母亲自己省吃俭用,却常想方设法给我寄一些宁波的土特产。那时许多人家中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也不好,一年能收到一个远方的包裹也可说是如获至宝了,但谁家收到好吃的,都会分给大家一起分享,这便叫“有活同干,有福同享”嘛!

  不知不觉我在新疆度过了9个年头,上级对当地知青工作政策作出调整,决定让我们这批知青返回家乡工作,我因此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宁波。9年间宁波变化之大,让我惊喜不已。回来后经人介绍与一个老实本分的近郊小伙结了婚,夫妻俩同甘共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现在拿着1500元一月的知青“老保”,老伴也有农村“老保”,在农村生活是绰绰有余了。我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女儿在广州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儿子很争气孝敬,收入可观,我们一家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忆往昔,看今朝,生活真是大变样了,每每想起便喜上心头。这段苦中有乐的知青经历让我永世不忘,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曾在一封给知青老朋友的信中写道:“曾记否,西北边疆,同作同息。九载知青,甘苦自知。抚今追昔,知足常乐。”

  江东区朝晖路 马小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