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油和鱼肝油是两回事,蛋白粉不能当主食

保健品要悠着点吃

  漫画 章丽珍

  生活条件好了,孝顺的子女出门旅游,经常会给家里的老人带些保健品,尽尽孝心。不过专家提醒,保健品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从国外带来的保健品,老人看不懂说明书,很有可能误服或吃错剂量,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

  国外保健品剂量往往高于国内

  鱼油是一种老年人最常吃的保健品,它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主要适用于三高、关节炎、痛风、哮喘等人群,可以预防关节炎、老年痴呆症、降低血脂等作用,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可防止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且通过影响体内其他物质代谢而阻碍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致病。

  但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徐红余发现,因为看不懂外文,病房里有些老人吃的所谓“鱼油”其实是鱼肝油,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鱼肝油是从海鱼肝脏中提出的一种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和D,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帮助维持正常视力。但维生素A、D是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无法通过尿液正常排出体外,会对肝肾造成负担,因此鱼肝油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当成保健品过量服用,有可能中毒,损伤肾脏甚至影响凝血功能。

  鱼油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品,但服用也并非多多益善。徐红余介绍,每天服用深海鱼油不超过3克,服用量过高,会导致血液不易凝结,增加出血的风险。还可能会出现的鱼油的副作用有:嗳气,口臭,胃灼热,恶心,稀便,皮疹和流鼻血。“建议老人最好随餐服用深海鱼油,这样可以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她提醒,国外买回来的保健品注明的剂量是根据外国人的体形来制定的,外国人体形偏大,剂量也用得多些,中国人在吃这些保健品时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身高适当调整。

  “神奇功效”可能更有害

  任何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药物,有些老人过分相信保健品,甚至放弃正确的药物治疗,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惧怕降糖药物引起副作用,不肯服药,反而希望某些“神奇”的保健品能治愈自己的病,结果病情反而快速进展,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任何保健品起得都是辅助调理作用,而非治疗作用。”徐红余提醒,“所以我建议大家购买保健品最好是能够看得见材质的非合成品,如果一种保健品的效果特别神奇,立竿见影,就要怀疑是不是掺了其它东西。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吃了两年‘民间土药’的哮喘病人,两年里哮喘一直没犯过,身体非常好,结果第三年身体就不行了,这明显激素引起的后遗症。”

  蛋白针不能随便打

  蛋白粉也是老年人最常吃的保健品,有些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觉得吃主食会让血糖、血脂升高,就用蛋白粉代替主食,长此以往会让蛋白摄入过量,给肾脏功能造成负担。“人体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三者缺一不可,不管有没有慢性病,三种营养物质都应该适当摄入,保证营养均衡,膳食平衡,过度摄取蛋白质是不可取的。”徐红余说。

  比蛋白粉过量危害更大的是打蛋白针,有些患者认为白蛋白制剂可加速伤口愈合,甚至更多的人将白蛋白制剂当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营养品,认为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加速疾病痊愈,就花高价购买,其实这是很有风险的,因为人血白蛋白是血制品,注射了非正规渠道的蛋白针会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也有人到医院来咨询,能不能打蛋白针,这种针剂是针对低蛋白血症等患者的特殊药品,并不是人人都能打的,医生使用起来都比较谨慎的,普通人打了也没用。”徐红余说。

  记者 鲍云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