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言小说只能“结婚后再读”?

  ●今日聚焦

  莫言11月30日在中山大学演讲时,遇到一位让他“坐不住”的中学生。“现在老师推荐看莫言老师的作品,但我发现一个问题,看着看着就会看到一些描写性行为的部分,我不知道这适不适合中学生看”?莫言给出了最“直接的建议”:“不要听你老师的,不要读我的书。可以读一些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长大结婚后再读我的小说。”(12月1日《东南快报》) 

  阅读应该实施分级制

  莫言小说的性爱描写有没有问题?读过莫言老师的很多小说,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觉得这些性爱描写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既能展现情节需要,还能反映人物内心。这些性爱段落真的没有问题吗?也有问题,孩子看了就很不合适。

  这不是作品本身有问题,而是阅读群体有问题。如何处理这种现象?莫言的回应很简单:建议结婚之后再看。有人说,这样的回应不是糊弄孩子吗?其实不然,莫言老师的回应倒是一种警示,即阅读应该实施分级制度。

  笔者建议,在出版环节就要做好阅读分级。对于性描写较多的书籍,可以注明“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或者在出书的时候,专门推出删减过的“学生版”。

  其次,对于电子书籍亦需要分级。眼下电子书籍市场混乱,性爱描写很多。这可以尝试借助管理系统设置学生区和成年区,并实施身份证注册式样的阅读管理,对于成人区的书籍,只有用身份证注册后才能阅读。郭元鹏 

  推荐作品别只看名气

  很多出版机构和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会向中小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以供阅读,而推荐的主要是名著和名人作品。比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许多老师纷纷推荐他的作品。

  然而,纵然是名著或名人作品,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正如莫言本人所言,他的作品比较“重口味”,主要是写给成人看的。实际上,绝大多数著名作家跟莫言一样,在创作时很少考虑到中小学生阅读的问题,没有刻意突出教育青少年的功能,基本上只考虑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且作品阅读对象以成人为主,未必都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究竟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适合推荐给学生?笔者以为,一要考虑作品是否优秀,二要考虑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总而言之,向中小学生推荐作品,不能简单地取决于作者或作品的名气,否则可能会误伤孩子。

  张立美 

  对于性不必谈虎色变

  无论古今,许多文学作品都不乏性描写。比如《红楼梦》、《聊斋志异》中就常有性描写,只不过是文言文,读起来比较隐晦;在当代著名作家中,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等人的作品也有不少性描写。而这都是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

  故而,对于学生的责难,莫言不必“坐不住”。因他不是专门的儿童文学作家,写作小说时也就不会像儿童文学作家那样预设阅读人群。

  其实,大家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阅读性描写,有些过分紧张了。如今这个时代,不单是文学作品,诸多漫画、电影等文艺作品,尤其是网上一些小说,也涉及到性,在未分级的现状下,中小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即使不读莫言,也不能禁绝这些“污染”。

  老师和家长对此不必当鸵鸟,不如大大方方地借此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性意识,从而正确看待小说中的性描写。谈性色变,谈性羞答答,反而不利于开展性教育。

  何勇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