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幼儿在进行积木游戏。周浩 摄 |
积木,是许多小朋友的忠实玩伴。那么,玩积木是不是就是给孩子一堆材料,让他们在桌上或者地上玩耍呢? 近日,宁波市学前教育界的专家和老师汇聚在海曙区启文幼儿园,参加由宁波市教科所、宁波市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的《幼儿园积木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推广会,引起与会者极大反响。 周 浩 为啥选择推广积木游戏课题? 积木游戏具有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强大功能,如数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社会性智能、艺术智能等。然而,现在已经意识到积木游戏的这种功能,并展开实践研究的幼儿园,在我市并不多。 海曙区启文幼儿园从2011年开始,就进行了相关研究,至今梳理、总结了幼儿阶段积木游戏建构的目标序列、内容序列、水平序列,可以说是走在了积木游戏研究的前沿。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今年,浙江省新出台的省等级幼儿园评估标准也聚焦了儿童游戏,强调儿童在游戏中的自由、自主、自理、自尊、自信。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研讨积木游戏,就有了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游戏课题研究效果如何,同行有话说 “实在没想到,除了平常的积木之外,在儿童的生活周围,还有大量的材料可被用于进行建构游戏。今天,启幼在现场还向我们同行们开放了儿童的自主建构游戏,所呈现的游戏材料有竹筒、水管、纸箱、轻质砖,甚至还看到纸牌、麻雀牌等材料。丰富的材料拓展了儿童的建构经验,并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建构兴趣。”在现场观摩的尹江岸幼儿园王颖老师说: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以为的积木游戏就是给孩子一些材料,让其在桌面、地面上玩。启幼的教师打破传统思维,原创了诸多有意思的游戏组织方式。”宁波市教科所李丽博士深有体会地说。 在幼教界有一句行话:“教学容易游戏难”,意思是相比带游戏,还是集体教学来得更容易些。尤其是积木游戏,老师们经常在“教与不教”之间彷徨。 “教”吧,幼儿的游戏就会变味,“不教”吧,儿童的建构兴趣会消退。 在现场,幼儿园中一班展示了百变麻雀的情景游戏。这个游戏不再是传统的搭搭叠叠,而是融合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进行游戏。当孩子们对《小红帽》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场景,然后引发儿童“遇水搭桥、遇山造路、遇灰狼搭围墙”的游戏行为。 “在这样的‘玩耍’当中,孩子们自然习得了平铺、架空、围合等建构技能。这就是我们幼儿园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让学习生发于无形’的教育境界。”宁波市名师,启文幼儿园园长邵爱红告诉记者。 当天的展示现场,启幼的教师们还与大家分享了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系列策略。在“宜慢不宜快、宜近不宜远、宜后不宜先”的指导原则下,情境体验策略、结构转换策略、表象累积策略、平行示范策略等一系列的支持策略令前来观摩的教师深有所悟。 专家:符合“解放孩子”的教育理念 成果推广会内容丰富,除了课题成果介绍外,还有两位教师精心准备的主题微论坛汇报,还有现场老师各种各类积木游戏教学展示,孩子小脸通红,开心得不亦乐乎;来考察的教师们也听得很认真仔细。 散会后,宁波市教研室的缪凤雅老师和宁波市教科所的余海军博士进行了点评。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积木游戏,或者说建构游戏,是儿童理解世界、表现世界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儿童的建构游戏,是真正意义上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体现“眼中有孩子”。优质的教育是让人变得美好,启幼的积木游戏通过环境的隐形支持,通过教师润物无声的行动支持,让孩子们变得真实而美好。通过儿童的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同伴、自主展开游戏,契合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孩子”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