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晖社区表演舞蹈《西藏舞》记者 王增芳 摄 |
|
孩子们在打腰鼓 |
12月5日,一场新宁波人之歌主题活动在宁波市文化广场举行,精彩的文艺演出,诗朗诵“务工兄弟,我们相约”、独唱“拥抱我的梦想———打工者之歌”、大合唱“感恩”等熟悉的旋律响起,让在座的一群特殊观众———外来务工者明星和优秀外来务工者代表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记者 陆麒雯 杨江 李臻 通讯员 陈红 王婷婷 张文明 背 景 就在十年前的今天,2004年12月5日,由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社联合举办的“十大外来务工明星”颁奖典礼在宁波大剧院隆重举行。这一活动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新老宁波人同心协力共建和谐宁波,持续开展的活动还形成了特有的宁波外来务工者节,带动了各行各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身素质,为建设宁波贡献力量。 转眼十年过去了,宁波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当年的务工明星和优秀务工者们也在各自的岗位和各自的事业中为建设第二故乡宁波作出了新的开拓和贡献。 然而,对于个人来说,十年也是一个很长的岁月。“当年的朋友,大家还好吗?”前不久,第一届优秀外来务工者曾伟提议,能不能在宁波外来务工者节来临之际,请报社出面,组织一个活动,让当年务工明星们见见面,聊聊当年的情景,也谈谈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市总工会和东南商报社于11月24日发起了一个寻找务工明星和优秀外来务工者的活动。因为十年之久,一些当年的优秀外来务工者离开了宁波,但还在宁波生活和工作的,都积极响应,加上第二届的务工明星和优秀务工者代表,以及外来人才代表加盟,于是有了这一次的聚会。参会的各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新宁波人。 作为主办单位的市总工会和东南商报社,做了细致的准备,除了登启事打电话,做好联络工作,还邀请了新兴社区腰鼓队、孔浦街道舞蹈队、宁波知青合唱团以及宁波籍的歌唱家表演文艺节目。之后,“务工明星”们在市总工会会议室,大家畅叙情怀,共诉衷肠。 历届优秀外来务工者代表聚首 曾伟:发起这个倡议,就是想大家了 曾伟是第一届优秀外来务工者,也是这次活动的倡议者,在宁波十年的创业经历虽然艰辛但她不悔。如今她是寒地黑土有限公司粮行总经理。对于为什么会发起这个倡议,她说她就是想大家了。 在座谈会上她第一个发言,却见她眼圈发红,情绪有些激动。 “我是个十分乐观的人,一个月前刚做完手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段时间我躺在床上,总会想起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当初一起创业的务工兄弟姐妹。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你们好不好?我非常想你们。十年风雨,都不容易。我们都有过付出,也都有了回报,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江中民是第一届“十大外来务工明星”之一,他说,宁波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创业的好平台,而媒体的关注给他带来了更多机遇。 “2004年我认识了大家,当初我刚从部队转业,白手起家正在创业,成立了江徽餐饮公司。可以这么说吧,当初商报等媒体的关注和大量报道,为我的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不少企业、机关都找上门来,希望我来承包食堂,或者代理产品,营销之路就这样打开了。 现在,公司运作良好,跨省开起了餐饮店,在学校、机关、企业都有承包食堂。现在公司管理团队有80多人,员工800多名,每天为6万人服务。前阵子,我在老家的农庄也开了起来,欢迎大家前去做客。” 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来的徐辉,已经是宁波知名度极高的“务工明星”。他说,2001年他在江北区环卫养护中心当上了一名清洁工,立下了“扫地要扫出个样子来”的志向,“徐式扫地法”、“徐辉保洁班”、“徐辉学校”……12年间,徐辉成了“扫地名人”,当上全国劳模、市党代会代表。 “我从一个清洁工,到当上全国劳模获得了一个劳动者至高的荣誉,就像做梦一样。现在,我们一家人从挤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到住上了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是在宁波奋斗了14年的结果。” 周红文现在已经进入企业的高层,他最深的体会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和关爱。 “十年前,30岁的我被评为外来务工明星,那是我一生中最璀璨的时刻。我爱读书看报,尤其爱看东南商报,因为暖心。十年前,我的大女儿出生;今年,我的二女儿出生,这都是我十年打拼的意义。 我始终记得刚来宁波时,第一次按时拿到工资,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银行卡,第一次发到高温补贴。高中学历的我得到了工会的照顾,有了进修的机会,从普通工人做到了管理层。现在,成为企业工会副主席的我,又在争取为职工们组织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跟着企业一起‘转型升级’。”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第二届外来务工明星杨晓霞,她现在已经是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干部,她以外来务工身份当选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表示,外来务工人员要为城市发展作贡献,需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她也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实体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和汗水贡献给宁波这座美丽的城市” 外来人才代表吐露心声 今天的宁波,正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正走在一条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道路上,尤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其服务。近年来,我市引进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的各类外来人才,他们正成为建设宁波的生力军。主办方特地邀请了几位高学历的优秀外来人才代表参加座谈会,他们与“务工明星”心有同感,都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和汗水贡献给宁波这座美丽的城市。 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刘用海说: 高楼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位宁波人和外来人才的共同努力,汗水里不能区分你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祝愿所有新宁波人在这座美丽幸福的城市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宁波梦,家庭事业双丰收。 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教授、博导、应用数学博士Dr. Edward Kay(阔爱德)自称是洋务工者,他说: 一年前,我刚搬到宁波,并不知道可以期待什么。宁波和我的家乡苏格兰的亚伯丁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宁波有更多的人,更多更大的摩天大楼。不过,这里的冬天更冷,但我的心却很温暖。 宁波人民对我非常的热情友好,因此我交了很多好朋友,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和文化。非常感谢你们邀请我参加今天的活动,祝大家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浙江德威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会计师、“全国会计行业领军人物”贺凤梅说: 我是2006年来到宁波,距今已经八年了。在这八年里,有收获,也有失去,有辛酸也有甘甜,但是我不后悔来到宁波。在宁波,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也祝福像我一样以及未来像我一样来到宁波的新宁波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相信自己,只要努力,用我们的勤劳、智慧,肯定会成功! 维科精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理学博士杨俊祥说: 从2002年来到宁波已经12年了,这期间见证了宁波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自己的事业、家庭、工作、生活也与这座美丽的城市融为一体。在当前创新、创业、创一流的宁波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衷心祝愿新老宁波人策马扬鞭,在这片热土上再创美好、幸福、文明、富强的新明天! 天一阁博物馆馆员,材料化学专业博士曹明说: 来宁波满一年了,在宁波经历了一次元旦、春节、中秋、国庆,其间喜怒哀乐,也曾想离开。可是我留了下来,作为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者,宁波需要我。实现梦想,我也需要宁波。祝愿宁波未来越来越好!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材料学博士赵文杰: 我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都是新宁波人;我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工作,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一起建设美丽宁波。正是无数热爱宁波的劳动者汇聚宁波,发挥聪明才智,挥洒激情汗水,我们的宁波才如此之美。 参加座谈的还有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院副院长朱友君、感动宁波的十佳新宁波人李立新、第二届外来务工明星和优秀外来务工者代表包洪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爱上一座城市,就要为这座城市全力付出,共筑你我的奋斗之梦。 “我喜欢宁波 喜欢我们的学校” “流动花朵”用宁波话表达爱 “我喜欢宁波,喜欢我们的学校,我还学会了宁波话呢。”近日,在江北怡江小学,11岁的马文静眨巴着大眼睛,然后用石骨铁硬的宁波话把刚才的那句话重复了一遍。小女孩这么一说,虽然腔调稍怪,但的确是宁波话,惹得一旁的记者和老师们都笑了起来。 马文静来自安徽阜阳,出生2个月就随着爸妈来到宁波,她的爸爸是名长途司机,妈妈是家庭主妇,家中还有个哥哥今年已经在宁波一所大学读大三了。五年前,她就读了江北怡江小学,小女孩在学校收获很多,信心十足:“我想考清华北大,以后也当老师,教很多学生。” 怡江小学是一所专为接纳“流动花朵”就读的学校。学校虽处于城乡接合部,但交通便利,闹中取静。校园虽然不大,但环境很是优美整洁,而且电脑室、图书室、实验仪器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教学楼一楼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挂着20多块荣誉牌:“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宁波市数字化学校”、“宁波市4A级平安学校”等等。 记者到校时正是早操时间,发现这里的孩子早操是打腰鼓,看着记者讶异的眼神,葛校长解释道:“到我们学校上学的孩子,一年级开学会收到一份礼物,一个腰鼓和一本书。腰鼓文化现在已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都要学习。每周有一个上午的早操是打腰鼓。” “孩子们很喜欢学校,并且逐步融入宁波的生活。我们也会安排一些机会,带领学生参观宁波博物馆、北仑港、科学探索中心等,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宁波。”葛校长说,“学校每周还有一节午间短课,教孩子们学说宁波话。说说宁波儿歌、童谣,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新闻背景 日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4)》。《报告》显示,宁波教育公平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其中,教育公平标准中有一项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 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共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7.89万人,其中81.68%在公办学校就读。2013年至2014年,我市共下达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补助中央和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经费4.59亿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