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晨晨(化名)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孩子,有着一颗好胜的心。在一次语文小测验中,因为得了88.5分而被父母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加上与好朋友一直比赛学习成绩,少了几分的晨晨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做什么事都没心思。压力之下,晨晨把心事写在纸上,投进了学校的“心语信箱”。 “小学生中,与晨晨有类似情况的真有不少。”张庆娟从温州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如今是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的心理老师。从学生们平时投递来的“心事”来看,张庆娟发现,小学生常常有来自亲子关系、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从2013年9月开始,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开出心理健康活动课为学生“指点迷津”。 吴彦 李萍 家长过分严厉 学生容易心理焦虑 女孩晨晨(化名)从小就是学校里的学习尖子。不过,在前不久,五年级的她因为成绩的一次下降感到很不安。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晨晨向那里的心理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庆娟道出了实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做完试卷,我都要反复检查,除了想着是否会出错,还会担心没有考好会被父母骂。”考不好,晨晨更是非常自责。考不好—自责—强迫自己更认真—还是考不好—更加地自责。就这样,焦虑、怀疑接踵而至,晨晨陷入了“压力漩涡”中。 “许多家长重视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标准。这种教育风气容易对孩子造成巨大压力。”张庆娟说。 为了给孩子们有一个缓解、抒发压力的地方,学校开设了“心语信箱”,学生们提前在咨询预约卡上写上期望排解的心理问题,再向心理老师倾诉。 “朋友离开了我,我心里非常郁闷”“为什么妈妈不理解我,总是拿着大人的口吻命令我做她认为对的事情。”……张庆娟说,从学生们的咨询内容来看,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最常困扰学生们的问题。亲子关系中,多以因为在成绩上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令学生们颇为苦恼。 “就像奥运金牌数不能衡量民众身体素质一样,学习成绩也不能成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家庭教育要做到不拔苗助长、不过分溺爱,注重孩子的心理养护。”张庆娟说。 心理健康课 帮学生化解心事 为了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首南一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就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孩子们喜欢称它为“幸福课”。 “我喜欢我的眼睛,因为他们很明亮,炯炯有神。”教室里,401班的两位同学面对面坐着,轮流说出自己的优点、特点,每个优点都要大声地说三遍。 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某个游戏环节,目的是为自己加油打气,树立自信。 学校三到六年级每两周上一次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职和兼职心理老师共同执教。 老师们编写了校本教材《牵手幸福———小学生幸福教育读本》,分上、下两册,每一册分为悦纳自我篇、快乐分享篇、积极学习篇、幸福生活篇。分别供学校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阅读和教学使用。 相比于课文传统的课程安排,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小小故事会”里,可以填写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活动大本营”里,能做有趣的心理测试;“幸福甜甜圈”里,通过歌曲、谜语等形式轻松地学习心理知识。 401班陆玥说,通过几次学习,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愤怒的时候,会想办法排解掉它。 在“播种幸福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还建立了“幸福坊”,设有沙盘室、咨询室、阅读区、团体辅导室。并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小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都是很正常的事,用正确得当的方法加以排解是关键。”首南第一小学校长蔡岳伟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让小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快乐地与人交往,轻松并有意义地享受学习,有滋有味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得当的教育方法,影响孩子一生” “得当的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孩子一生。”蔡校长举例说,学校有位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自顾自地玩,不听老师指挥。上课往往在教室里乱跑,脾气一上来就会把课桌推倒在地,然后自己脱掉衣服平躺在教室后面。起初,同学们都不敢靠近这个特殊的同学。 庆幸的是,孩子有一位心理学专业出生的老师做班主任。一方面,班主任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孩子找了儿童心理医生,定期做心理咨询、沙盘游戏和感觉统合训练。另一方面,在学校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发脾气时,班主任不进行严厉批评,而是抚摸孩子的头安抚孩子的情绪,试图理解他。班主任还告诉班里的同学们,这位同学只是暂时生病了,大家更应该多关照他。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好转。他能独立在学校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也有了自己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