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周日读本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元2014年12月13日

国家公祭

  公祭仪式现场。
  国家公祭鼎
  昨晚,近300名青少年、僧侣和国际友人,手托红烛、低头默哀,为死难者举行守灵暨烛光祭活动。图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捧烛守灵。
  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昨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据新华社 

  和平宣言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

  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①,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②。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③,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注:

  ①洎(jì)及近代:意指到了近代。洎:到。

  ②金戈鼍(tuó)鼓:意指金色的戈鼍皮的鼓。鼍:扬子鳄。

  ③永矢弗谖(xuān):语出《诗经·卫风·考盘》,意指永不忘记。矢:发誓。谖:忘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