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取消加分到裸考还有多远

  ●观点1+N

  教育部等5部门17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今日《东南商报》03版) 

  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公平正义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前进。作为历史遗留的政策产物,高考加分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特定历史时期也曾促进了公平正义。但时过境迁,高考加分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为制造不公、滋生腐败的“特权通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取消鼓励类加分项目,就是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考加分藏污纳垢、丑闻缠身,取消和废除的呼声日渐高涨,特别在今年高考中辽宁、河南等多地再次被曝出舞弊造假丑闻,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这种情况下,深化招考制度改革大幕开启,“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等被写进日程,如今政策终落地,断绝了权贵们的某些非分之想,令人稍感欣慰。

  取消鼓励类加分项目再次向社会传递了一种常识:高考制度是我国选拔未来人才、打破阶层固化、实现社会流动的最基础性的平台,必须尽最大可能去无限接近公平正义。有爱好有特长不是坏事,社会也需要文体方面的人才,但爱好归爱好,鼓励归鼓励,不能破坏人生的起点公平,大学不能因为谁唱得好、跑得快而网开一面降低录取分数标准。

  有人认为,舞弊造假、权钱交易等和高考加分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刀切地取消就相当于“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也是制造另一种不公。诚然,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但相对来说,至少在目前规则失守的环境下,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所有加分项目,民意使然,且利大于弊。

  同时,即使大幅取消加分项目,也不会限制或毁掉那些真正有爱好有特长的考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以及高校相关体育、艺术专业可提供足够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留和完善全国性加分项目中,舞弊造假、钱权交易的可能性依旧很大,在“高一分秒杀万人”的高考中,一些人仍会选择铤而走险。比如更改民族,早在2009年就出现过“重庆31名考生改民族成分骗高考加分”事件;且如新华社报道所言,华侨、贫困地区等被保留的照顾性加分项目,也存在“弹性操作空间”,有“被运作的可能”。

  所以,需要追问的是,从取消鼓励类加分项目到彻底实现裸考,到底还有多远?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教育公平还在路上。

  陈广江 

  苑广阔:在我看来,教育部这次对高考加分进行清理规范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秉持了“一刀切”的精神。以前说到“一刀切”,似乎都含有批评、否定之意,但就事论事,这次的“一刀切”,却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之前高考加分屡屡被曝出丑闻,在舆论的压力之下,不管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一些省市级的教育部门,也都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高考加分给予整顿清理。但是每一次的整顿清理,都不够坚决,不够彻底,给违规操作留下了余地,最终损害了其他考生的利益,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正义。这次彻底取消6项加分项目,一些人再也无法在这些领域利益输送。

  戴先任:取消各类加分,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减轻负担。比如奥数,本应是少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当它与高考加分挂钩,却在素质教育的名义下,变成了比应试教育还应试教育的学科,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甚至将之称为“对学生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极大增加了学生负担,伤害学生的身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