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情感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交车上的女孩

  倾诉人:龚浩(化名),男

  年龄:26岁

  记者:陈也喆

  插画:章丽珍

  倾诉热线:87682535

  15888563497

  倾诉邮箱:dnsbqg@126.com

  倾诉QQ群:78365797

  公众微信号:dnsbqg

  无疾而终的初恋

  我在北方上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那个城市工作。尽管父母多次催促我回来,我还是一意孤行地坚持着:“让我趁年轻闯出一番事业。”

  说出这句话,一半为了心中的理想,一半为了身边的姑娘。她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都是彼此的初恋。

  我们说好,等毕业后,工作稳定就结婚,生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象牙塔里的我们,并没有想过未来会有什么藩篱。我以为爱一个人很简单,就是在一起。

  很多人都说,大学情侣到了毕业的时候,总会经受不住异地的考验而分道扬镳。为了留住这段感情,我选择跟她在同一个城市打拼。

  年少轻狂的我们,都不知道,出人头地不是嘹亮的口号。两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在那个无依无靠的城市里,从底层开始默默打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快,我们便被自己的狂妄打败,接踵而至的是生活的琐事与烦恼。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顺心,一边还有父母频繁的催促,我和她的矛盾越来越大。

  我想带她回家,一方面她不愿意,另一方面,我父母有言在先:“找对象要找本地的姑娘,知根知底。”

  最后,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我们都回到各自的老家,一切重新开始。而我们的感情,也就此终结了。

  漫漫上班路

  回来后,父母给我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只是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每天上班高峰期,我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单位。

  8点半打卡上班,意味着我6点半就要起床,7点前必须坐上公交车,否则上班就要迟到了。

  因为睡得晚,起得早,拥堵的公交车让人昏昏欲睡。有好几次,我睡过头,坐过站,差一点就迟到了。

  我试过在手机上设闹铃,可是周围声音太嘈杂,即便是异常高亢的旋律,也难以唤醒我沉睡的神经。

  为了避免迟到,留足坐过站再坐回来的时间,我逼着自己再早起15分钟,这样的后果,只能是愈来愈困,愈来愈控制不住在车上鼾声如雷。

  戴耳机的女生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半年,我发现有个女生,也总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车。我下车的时候,她还坐着,几乎每天如此。

  她穿着朴素,一副大学生的打扮,两只耳朵塞着耳机听音乐,有时候会随着旋律轻轻地哼几句。

  不过她的轻吟总被公交车上的报站声盖过,只看得到她微启的嘴唇。

  她清纯的样子,让我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我跟初恋女友一起坐校车去大学城,也是一人一只耳机听歌,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就哼起来。那样的时光,青涩又甜蜜。

  看到这个女大学生,我便有了主意。

  只是我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一般不会主动跟陌生人说话,更不会轻易找陌生人帮忙。

  有一天,我特意挑了一个她后面的座位。车开了几站,趁着周围人不多的时候,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诧异地回过头来,拿下耳机。

  “你是坐到终点站的吗?”

  她点点头。

  “可以请你帮个忙吗?我有时候会睡着,终点站前三站快到的时候,你喊我一下?”

  她笑着点点头。看得出来,她对我并不排斥,也许在一起坐了那么久的车,即使没说过话,看着都眼熟了。

  公交车一路颠簸拐弯,摇摇晃晃中,我闭上眼睛,安心地进入梦乡。

  迷迷糊糊中,有个纤弱的声音冲我喊:“醒一醒,准备下车了。”

  我猛地睁开眼睛,迎上了她那张恬静的笑脸。

  我道了声“谢谢”,就匆忙下车。

  再也没有见到她

  后来,她常常这样叫醒我,有时睡得太沉,她就用手拉拉我的包,再唤我醒来。而我步履匆忙,生性羞涩,除了说句“谢谢”,也没对她说过多余的话。

  有一次,我提前醒来,她回头喊我的时候,看我睁着眼睛,便冲我笑笑:“今天没睡啊。”

  “睡过了,醒了,你去上学吗?”

  她点点头:“你去上班吗?”

  我点点头,下了站。

  如今想起来,这好像是我们唯一一次较长的对话。

  她也不是每次都在,到了寒暑假,更是不见踪影。上车时,不见她,心里便空落落的,睡得也不安稳,总担心坐过站。

  过了一年,我调去分公司工作,不用再跨越大半个城市去上班,也不用再坐那班车,便再也没有遇到过那位女生。

  有几次,我特意坐那班车,看看有没有她。一样的报站声,一样的座位,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寻觅不到了。

  也许她已经毕业了,也许我们正好错过。总之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她。

  今年下半年,我买了辆车,出行都是开车,很少再坐公交车。但那个女孩的样子,我一直都记得,松松地扎着马尾辫,纯纯的,青涩的,可爱的模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