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通过现有报道和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夹心层”的趋势。(12月24日《人民日报》) “没脸回家”需制度护佑 农村大学毕业生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夹缝地带,成为“两不管”、“两不靠”的弱势群体。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周期性加长、显示度下降的当下,他们一方面承载着“出人头地”的家庭期望,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遭遇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输在起跑线上不必提,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农村大学生也面临着社会资本上的短板。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农村大学生缺乏社会支持,得不到有力的庇护和关照,往往只能自力更生,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 并且,农村大学生大多告别熟悉的故土亲人,成为“漂泊一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由于城市融入的成本较高,加上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许多漂泊者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于是,城市难以融入,乡村难以回归,成为名副其实的“夹心层”。对于许多追梦的年轻人来说,“没脸回家”的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泪点和民生痛点。 纾解“夹心层”的艰辛和悲情,说到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从“弱势补偿”的角度提高农村生源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还是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就业环境,抑或纠偏不切实际的、渴望一步登天的“寒门骄子”心态,只有多方合力,农村大学毕业生悲苦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希望和温暖。杨朝清 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作为从泥土钻出来,流离于城市的同路人,我也曾对社会不公制造的命运窘境多有抱怨,但是对于这种“没脸回家”的态度,却以为是无谓的矫情。我不否认也曾有过这种心态,但纠缠多年,发现期待社会土壤改良是一个方面,但对自身而言,深以为:心病终究还得心药来医。 日子是用来过的,生活不是为让人看的。正所谓“冷暖自知”,最能懂你的,恰恰是你自己。“你幸福吗?”“我姓曾”央视街访的这个经典桥段,让我记忆深刻。生活的真谛,不正在于在镜头和目光中,在繁杂与琐碎中,依然不忘自己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吗? 过年回家,也许你耳朵里会充斥着这些话语:隔壁王叔叔的儿子升官了,附近的李阿姨女儿嫁了豪门……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结婚了吗?买房了吗?升职了吗……你无法改变这样的风气,但是你可以选择做自己———你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你有你向往的生活,你会有你想要的未来。 有钱没钱,有脸没脸,都要回家过年。不要因为别人的目光,不要因为无谓的自卑和矫情,而踟蹰了回归温暖家庭的路,甚至迷失了走向未来的路。“夹心层”需要在社会夹缝中生存,必须有一颗更大更强大的心灵。没有人天生骄傲,最遗憾的是,人生刚起步就跌倒在自己挖下的心态陷阱里,愚蠢地拒绝你渴望的一切———比如,家庭的温暖。时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