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2014

  转眼,2014年即将过去。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许多难忘的新闻现场还历历在目。其中有艰辛,也有感动,我们用手中的相机见证了一幕幕震撼、感人的瞬间,用一幅幅新闻图片,与您共同见证过去的一年。

  粉尘下的工人

  在缺少保护的情况下,长期接触粉尘作业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

  在一些大型企业,厂方为工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防护措施,而在一些小型的生产企业,大量的工人只能用五花八门的材料制作防护面具,他们面对粉尘和刺鼻的气味只能默默忍受。

  单薄的口罩后面是无法忽视的隐忧,看似强壮的身体随时可能被危机四伏的环境打垮。

  1.董师傅,45岁,四川人,在宁波靠海边一家小型修船厂工作。给渔船除锈是灰尘很大的工作,自制的面具防护功能有限,而且非常闷热。

  2.郭阳春,39岁,四川人,在宁波靠海边一家小型修船厂做油漆工。自制的面具无法阻挡浓烈的油漆气味。

  3.刘先生,36岁,四川人,在宁波一家小型修船厂负责清理吸附在船底的海洋生物。闷热的空气让他拉下自制的面罩,露出两个鼻孔呼吸。

  4.杨麟,29岁,陕西人,一家大型铸造厂炉前工。工厂对职工的防护用具齐全。

  5.龙师傅(女),35岁,湖南人,在宁波浙江船厂工作。全封闭的面具里面带有送风管,可以保持干净的空气并降低温度。

  6.韩国梁,40岁,山东人,在一家大型铸造厂工作。干净的口罩说明厂方对防护工作的重视。记者 戚颢 摄 

  汹涌而不失“惊艳”

  钱塘潮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并称为“天下四绝”。千百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苏轼有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描绘的就是钱塘潮。

  由于今年降雨充沛,钱塘江江道通畅。大潮来之前几天又恰逢阴雨,当天的潮水高达2.2米,属于最高观潮等级,比去年农历八月十八高出30厘米,也是近四年来八月十八潮中最高的。

  记者 王鹏 摄 

  总理喊我回家过年

  1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在奉化莼湖渔船上打工的陕西安康人杨秀峰意外接到了李克强总理的电话。当时李克强总理正在杨秀峰位于陕西安康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的家中走访。

  李克强和杨秀峰12岁的女儿杨康拉着家常,询问屋子暖不暖,上学远不远,并拨通了杨秀峰的电话:“春节能回来吗?家里都好,请放心,一定要平安回家。”

  听到父亲的声音,杨康哭了,李克强安慰她:“你爸爸一定会赶回来吃团圆饭的。”这让原本就打算回家的杨秀峰更是归心似箭,他急急忙忙开始了回家的旅程。

  杨秀峰是正月初三(2月2日)启程返回宁波的,下火车已经是正月初四傍晚6点多了。他叫了辆车回奉化莼湖暂住地。2月6日,清晨7点半左右,杨秀峰骑着电动车,驮着大包行李,从莼湖镇街西村的出租房赶到工作地。作为船上的副轮机师,他要为开船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因为李克强总理的一通喊他回家过年的电话,杨秀峰一夜间成了名人,几乎每到一处都有人认出他来。但杨秀峰心态很平和:“总理都那么关心我们农民工,我们更是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记者 王鹏 摄 

  送餐机器人

  顶替服务员上岗

  12月1日,山西南昌的王先生带着他一岁半的外甥女来到宁波慈溪的香满轩餐厅,他此行的目的一是带孩子看看机器人,二是觉得也许机器人真的要进入服务业了,想和老板谈谈合作。香满轩餐厅的经理给他算了一笔账:送餐机器人6万元一个,工厂保修,可以使用五年,平均每年一万二。一个机器人每天工作8小时,电费只要三四元钱,而且不用休息,也不用食宿。如果换成一个服务员,年薪就要三四万元。所以买一个机器人要比请一个服务员省钱多。

  记者 戚颢 摄 

  最后的“海番薯”

  2014年5月初,象山石浦番西区块有2个燃着熊熊火焰的土灶,两名工人正在露天加工一种海产品。

  工人搅拌的时候,土灶上的大“锅”里不断翻滚出一种像番薯一样的东西,“锅”里漂浮着黄色污泥一样的漂浮物,污水不断溢出,阵阵腥味扑鼻而来。烧煮后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了周边的农田和水沟里,最后流向河道。

  工人们正在加工的海产品叫海番薯,是海参(光参类)的一种,生活于海底软泥质海床上。加工好的“海番薯”常常被贩卖到广州、山东、河南等地,有的不良商家还用它冒充海参。

  “污水里除了盐分和富营养化成分外,还会产生重金属离子,它们也会随着污水排放到附近河道里,对土壤环境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石浦镇行政执法局局长沈泳波指着墙上的“拆”字说:“不管是因为污染还是因为违建,根据计划,我们都会在本月底前拆除这处违法搭建的建筑。” 

  记者 刘波 摄 

  头顶

  梦想

  12月1日上午,宁波慈溪坎墩街头,蔡汤美骑在电动车上,头顶一包水泥和一只小狗。老蔡今年41岁,江西人,来慈溪14年,是一家陶瓷店的搬运工。在平时的工作中,老蔡发现自己力气比别人大,于是就开始加强锻炼,希望有一天能上“中国梦想秀。”

  记者 戚颢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