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 1月5日,网友@四川高校新鲜事儿爆料称,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课程的期末试题“惊现神考题”,压轴题为“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对此,出题老师向记者澄清,爆料网友曲解了题目,本意实为“大学生如何看待约炮”,旨在引导大学生从性道德、性文明等角度反思该行为。(1月6日《南方都市报》) 考题折射大学教育媚俗化 这道考题原文为:“目前社会上有一种现象,通常不是想恋爱却又有性需求想满足的人,通过网络聊天软件找他人相约见面发生性关系,俗称约炮。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大学生如何看待约炮”与“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确实是不同的概念。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友是否曲解题目本意,而是大学该不该出现这样的考题。在我看来,正规的大学考试,不应出现如此低俗、过于赤裸的讨论。约陌生人见面并发生性关系,从道德上看,是一种没有情感基础、没有责任感的错误行为,从法律上看,若涉及金钱交易,更涉嫌卖淫嫖娼。这个问题,明显属于是非十分清楚的问题,又有多大讨论价值? 大学性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约炮”现象的不道德甚至于违法,完全可在性道德教育中将此类“重口味”问题稍作涉及,而不必使之出现在试卷中。大学性教育固然不应“羞答答”,但也不宜“赤裸裸”;固然要“接地气”,但也不宜“失分寸”。否则,大学性教育有可能沦为“色情教育”。 “约炮”进大学考题,恰恰折射出大学性教育存在媚俗化倾向。大学进行性教育,一方面要避免流于形式,甚至谈性色变;另一方面,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放得越来越没有底线,甚至依靠“约炮”“神题”来哗众取宠。 何勇海 学术研讨不应有话语禁忌 “约炮”考题居然招致粗俗骂名,很是滑稽。作为“性文明与性健康”期末试题,讨论“约炮”等非常态性行为,难道不是应有之义吗?事实上,严肃、有效的性教育,不仅不该回避前沿、灰色的性议题,更应以坦诚开放的姿态启发学生思考。 我们的文化传统内,素来有节欲主义的基因。整体压抑的性文化,久而久之便衍生出某种秘而不宣抑或“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语惯性。这种倾向落实到性教育上,则体现为一种无比脆弱的道德敏感,以及保守到近乎落后的价值灌输。但尴尬的现实在于,一面是羞羞答答的性启蒙,一面是狂飙突进的性实践,两者相遇注定只会让更多懵懂者受伤。 考题涉及“约炮”,绝不意味着认同与支持的立场,反倒是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其实,涉及性教育,但凡动机纯良,便没有那么多“不可道也”的谈论禁忌。很多时候,“禁忌”本身就是魅力,那种暧昧而神秘的空气,让许多人有了尝试的冲动。故而,“争议话题”被更多谈及,实则意味着一个脱敏和祛魅的过程。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该出现这类考题,而是答案是否唯一。这是明显的开放式考题,如果学校预设所谓的正确答案,那么不仅违背了学术自由原则,也是逼着学生为了分数撒谎,不仅起不到学术研讨的作用,反而会间接伤害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