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部门正在使用平台对行业进行监管。
|
 |
2014年1月—12月公路货运价格指数变化图 |
 |
2014年1月—12月公路货运市场景气指数变化图 |
道路运输安全,历来是政府和群众共同关注的社会话题。在道路运输行业,尤其是营运客车和危险品运输发生的事故,往往造成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其受害面之广、损失之大、影响之深,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如何有效地减少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违章驾驶等现象成为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 而为了建设“智慧运管”和响应国家的“道路客运安全年”的活动,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整合推出了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并推广应用。该平台旨在确保企业监控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实现联网联控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主体监管责任进行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车辆动态监控制度,加强道路运输的安全监管,能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事故的发生、降低财产的损失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监管平台针对两客一危的业务特点进行设计、开发。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结合目前社会上比较成熟的如GPS、GIS、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而建设的,强化安全过程环节管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不断监控企业运营的各种状态,提前发现问题,遏制重、特大安全事件的出现。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朱笑仪 陆湖洲 客运行业面临“三超”“三私”挑战 道路客运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市场,它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客运行业的“三超(超速,超载,司机超时疲劳驾驶)”和“三私(私自组客,私收票款,私拉乱运)”,已成为长期困扰政府主管部门和客运企业管理者的主要问题,也让客运公司面临巨大的运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严峻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全面通畅、覆盖范围广的客运监控调度系统,通过将GPS系统和客运公司的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票务系统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时采集车辆的运营数据,详细的报表统计分析功能帮助提高长客行业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平台可以对客运车辆和司乘人员进行有力监督,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系统可提高客运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幅度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运输安全成为危化品运输重中之重 在另一个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企业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交易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和企业信誉来培育和拓展服务市场。因而更有动力通过软、硬件建设来提高安全保障,提升企业信誉。同时物流企业可以集中同一方向上多个企业的需求凑整运输工具一次配送,减少危险化学品的输运次数及危险化学品在途中的时间,减少运输安全隐患。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承担着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而监管责任的重点应落脚在运输企业的源头管理之上。督促客运企业建立健全运输企业的单位组织机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安全责任;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认真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建立完善客运车辆驾驶档案和车辆技术档案等工作。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深入细致地开展隐患排查,排查运输企业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作业规程的相关规定,对排查出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客运企业和车辆,必须要有整改方案、整改时限、整改结果、整改落实责任人、整改验收等。 综合互联网手段实现运输行业智能监控 那么,这套平台是如何工作的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以监管系统为基础,结合车辆的车载应用、车载终端硬件,可以实现包括道路问询、车辆定位、报警、道路救援等车载智能通信服务。它基于4G或3G视频技术的车载一体化无线视频监控终端,实现现场GPS、图像的实时采集,满足客户在移动、应急或临时应用场景下视频实时采集的要求。它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可与“两客一危”等其他应用领域进行扩展,为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此外,通过政企平台互动,还完善了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提高政府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的推广不仅能达到交通统一管理和调度的需求,将有效实现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深度和效力,还能保证交通管理人员充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又能快速妥善处理,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和交通畅通,尽可能地降低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相关负责人指出,平台的推广应用也能更好地适应宁波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高效地进行宁波市综合交通管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道路运输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保障运输安全,实现运输安全监管的目的,充分利用交通信息化技术和成果,构建宁波市两客一危监管平台,有效地提升交通整体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移动信息化时代带来全新监管思路 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推出和应用,其实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缩影。移动信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行业监管部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互联网可以整合车辆和乘客信息,GPS可以准确地知道车在哪里,去了哪里,轨迹是怎样的,高速的移动4G网络可以随时查看每辆车上的监控视频。所有这些数据信息的整合就为运管部门提供了全新的监管思路。 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两客一危监管平台,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合理规划物流资源,规范物流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物流安全。 而从预期效益方面看,该平台利用较少的成本,实现对危化品物流运输的全程监控和及时响应,提高社会物流资源利用率,而事实上,平台通过合理的规划线路从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实时的监控预警机制,降低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财产损失。 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这一平台首先可以实现政企集中办事平台,达到互联网信息和物流技术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企业对政府的认可,从而实现平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4年12月 公路运价指数稳中微升 2014年12月,宁波市公路货物运输价格总体平稳,运价指数较上月环比微增0.71%,报收994.78点,同比微幅下滑0.78%,其中,普货整车和危化品运输价格指数环比均延续小幅上涨趋势,集装箱运输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下滑。公路货物运输市场景气指数为1047.16点,环比上涨3.52%,同比上涨0.33%,集装箱和普货整车运输市场景气指数变化趋势与总体一致,危化品景气指数微幅下跌。 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运价指数稳中有升 临近年关,运输市场在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运输经营业户小幅提升运价的期望得以实现。一是随着圣诞、春节的临近,国内市场迎来节日用品备货小高峰;二是受国际原油价格“跌跌不休”的拖累,部分化工品成交价格下跌,多数以原油或原油衍生品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企业采取即买即用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危化品运输市场需求的平稳;三是北方雨雪天气频繁使得冬季运输难度加大,省外干线运输时间长;四是运力供给规模增速放缓,据统计,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营运货车82249万辆,环比增速较上月降低0.07个百分点。 国内运输市场拉涨动力十足,景气指数小幅上涨 12月进入航运传统淡季,集装箱运输需求小幅回落,据初步统计,12月份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万标箱,较上月减少10.2万标箱,环比下滑6.71%,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76万吨,环比下跌35.59%。但临近年末,商家为了在年终市场休市阶段备足货源,避开部分运输业户歇车停运而出现运力供不应求的时段,制造企业订单逐渐增多,内贸市场需求增加;另外,12月12日、26日成品油价格再次调整,迎来了今年的“十连跌”,运输成本有所下降。在以上影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宁波道路运输市场景气指数小幅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