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 中南大学8个院系的2309名学生将在下周三参加史上首次无人监考考试,考试科目为思想道德修养。这是由中南大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共同发起的一次学生自律自治的德育培养实践,试卷将由学生自己发放,整个考试过程无人干扰,只事后通过监控检验试点成效。(1月15日光明网) 有利于培养学生诚信 过去的考试,往往是老师在考场上“戒备森严”、“高度警惕”,把每个学生都假想成可能的作弊者。其实,这样不利于师生间互信的建立,更不利于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基本上已是成年人,需要更多的自主权,需要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此次无人监考考试虽有监控,但比较老师的时刻盯防,仍有较大进步———毕竟,监控是有死角的,不像随时走动的老师,全方位都能顾及到。 有了老师的信任为基础,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中,才更容易让学生对诚信行为产生认同感和新的认识。而如果作为学校和老师,处处提防学生,认为学生“不可靠”而加以防范,不但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这样“严加监管”逼出来的所谓“诚信”行为,未必靠得住———许多人心里想的是:有监考老师在,当然不能作弊,但监考老师一离开,没人管了,不就可以大抄特抄了吗?这种心理,成了许多人考试作弊的动因,同时也会使大家养成一种需要被管束,一旦不被管束就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 老师不可能陪伴学生一生,以后的人生道路还需学生独自走完。因此,只有在学校有意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诸如通过“无人监考”来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学生步入社会后,才可能使诚信成为自觉行为和习惯,未来才可能少走弯路。 我期待此次无人监考能收获很好的结果,更期待这样的考试形式能在更多的学校推广。赵志轩 走不长远更难以推广 此次考试虽然无人监考,但有更具高科技含量的视频录像监控,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便考场内井然有序,与其说来自于学生的诚信自觉,倒不如说是内心对于“看不见的眼睛”的畏惧。所以,这样的测试不足采信,若依此打算将无人监考模式大范围推广,更是毫无意义。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而这决定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甚或个人,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综合依赖于文化的、道德的、法律的各种手段。当然,有人会讲,以前不是出现过顾客自己掏钱、自己找钱的“馒头摊”吗?笔者想强调的是,人性是复杂的,面对不同程度的诱惑,同一个人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面对“无人馒头摊”、“无人蔬菜摊”,人们尚有自觉性,那如果是一个金店呢?此前多地发生火车翻车事故,诸多路人表现出的抢货疯狂足以让我们震撼,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将诚信建设完全寄希望于人们极度脆弱的自觉呢? 诚信建设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特定群体的适度考验是必要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倡导也是必须的,但若想依此就能建立起诚信的氛围,无异于痴人说梦。构建诚信社会,关键还在于制度层面的设计与完善,具体到高校考试,则是提高作弊、剽窃者的失信成本。换而言之,无人监考即便能取得一时的成效,但注定走不长远,更难以推广。 陈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