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思中:不做“金领”当猪倌

  杨思中在销售猪肉。记者 徐文杰 摄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4年前,当过公务员、做过上市公司高管的杨思中上山养鸡,刚刚有了起色,几次禽流感疫情让他血本无归。就当所有人以为他会下山重操旧业的时候,他却花1年多功夫,让素有“中华熊猫猪”之称的“金华两头乌猪”在余姚的荒山上安家,并且成功在网上销售。

  上山养鸡血本无归

  年过四旬的杨思中戴着眼镜,外表儒雅,让人很难把他和猪倌的身份联系起来。杨思中是舟山人,拥有香港理工大学MBA学位,上山养猪之前他曾经当过公务员,也曾做过上市公司高管。

  4年前,杨思中丢下令人艳羡的“金领”饭碗,投入上百万元上山养鸡,养出的富硒鸡、虫子鸡曾畅销一时。但好景不长,禽流感疫情让消费者“谈鸡色变”,也让他的养殖事业跌倒低谷。“最惨的时候一只鸡都卖不出去,我守着山上几千只活蹦乱跳的鸡欲哭无泪、一筹莫展。”禽流感让杨思中损失了上百万元。

  第一次上山养鸡就遭遇失败,但杨思中仍痴心不改,他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还在养鸡的时候我就想在山上养猪,禽流感后干脆转行养猪。”有几年养鸡的经验,杨思中按理说已经不是个养殖门外汉,但没想到刚试水养猪就尝败果。

  “六七千元一头的金华两头乌公猪和母猪,我一口气买了一百头,没想到因为山上气温低,水温也低,从金华来的猪不适应,一下子死了六七十头。”面对轮番打击,杨思中毫不气馁,他专程去金华请来经验丰富的饲养员对剩下的乌猪悉心照料,终于在山上繁育出了第一批小乌猪。

  苦心钻研养猪成功

  1年多前,杨思中精心饲养了十四五个月的金华两头乌猪肉上市了,没想到迎接他的又是当头棒喝,因为猪肉太肥,这批猪肉受到了消费者的冷遇。杨思中一头扎进山中寻找失败的原因。

  “请教了专家才发现,原来是饲料出了问题。我们喂养的饲料是豆粕、玉米等高蛋白饲料,导致猪肉肥膘特别厚。此外,两头乌猪养到10个月以内体重比例匀称,肉质也好,长得太大,肉质的肥瘦比例也会变化。”杨思中立刻调整饲料比例,去农家买来米糠替代玉米和豆粕,在山里种起番薯和南瓜,连藤带瓜都用来喂猪,这样养出的猪肉果然肥瘦比例合适,再次投放市场后,即使售价高出普通猪肉几倍,仍受到顾客的欢迎。

  如今,在杨思中的乌猪养殖基地里,乌猪和雪花猪的养殖规模有3000头左右,经过1年多的努力,杨思中的牧场总算实现了微利经营。几年的创业磨砺让杨思中的皮肤变得黝黑,但艰辛的创业历程从未让他的梦想止步,“下一步我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扩大市场规模,从鲜肉销售发展到肉品深加工一条龙,发展肉制品及面结、馄饨、水饺等宁波人爱吃的食品。”记者 孙美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