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视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静以对 寂寞以行

画家金林观的山水情缘

  轻风拂海
  四明春色
  四明云腾
  大海交响乐
  天童禅寺

  去年11月12日,在“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中,金林观的作品颇受关注。

  “金林观”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走进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天一广场)站,一幅由大小一致的三角柱组成的立体艺术壁画随即映入眼帘———

  三角柱的右侧面依次分块绘制了唐、宋年间东城门外三江口的海运码头,古城门清晰可见,江边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江中商船往来忙碌,一片繁盛。

  这便是金林观特地为宁波轨道交通东门口站绘制的。

  金林观,1939年2月生于镇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原宁波美协理事,宁波画院特聘画师。

  或许是生长于海边的缘故,金林观于196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国画系后,专修山水,先后师从潘天寿、顾坤伯、陆俨少等,尤其精研陆俨少的“陆家山水”。

  陆俨少曾为其画展作序:“时金林观大学四、五年级,即归我讲授指导。因熟识其为人,诚朴少华,为学不倦,于中国山水画传统,钻研不懈,临摹不少宋元画,穷探源委,深思博采,得其神理……”

  不止如此。毕业回家乡工作后,面对熟识的大江、大海,金林观更是迸发出一种无法遏制的表现和描绘欲望。正如他所言,他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理念都是与海水融合起来的,不加以表现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只是国画不同于西洋画,无法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大海壮观、丰富,而只能通过简洁的笔墨加以表现。一笔落下,有厚度、有性格,起承转合皆在其中。这考验的不仅是作者的技法,更是对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金林观而言,这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而他始终秉持“平静以对,寂寞以行”。

  为了画好大海,金林观几乎翻遍了可查的资料,潜心钻研数十载。

  如今,金林观笔下,既有海涛巨浪的丰富姿态,又有海陆交融的壮美景色,更有海水和礁石碰撞的惊心动魄。正如陆俨少对其画风的评价:不泥于古,厚植基础,变故创新,卓然有成。

  或许正是应了这份执着和淡泊,金林观的海景作品颇有建树,屡获国内外好评,更是获得荷兰国际艺术优秀奖、马尼拉国际金奖等;还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种大型画展,发表于多种刊物、报纸和媒体,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记者 石承承/文 记者 戚 颢/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