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商报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饼王子”的“艾滋病”风波

  吴记大饼店

  与奉化中医院一街之隔的中山路上,“吴记大饼”已经开了19年。店面不大,但天天门庭若市。前年6月,店里多了个高挑白净的帅小伙后,生意更好了。有的小姑娘,远远地过来买饼,就是冲着这个传说中的“大饼王子”。

  今年1月6日晚,有个姑娘在门外徘徊了半天。她没买饼,只是掏出手机给卖大饼的小伙看:“我在手机上看到这个,不知该怎么跟你说。”小伙看了一眼手机,呆住了,脸白了。

  第二天开始,这家火了近20年的大饼店,生意一落千丈。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大饼王子

  姑娘的手机屏幕上,是一张微信朋友圈截图,上面写着“中山路吴记大饼现任老板有爱(艾)滋病,奉劝大家不要去吃”。这张截图里,一个微信名为“尛·丽”的账号不仅发表了“老板有艾滋病”的内容,还在评论栏统一回复:“医院医生证明的可靠消息”,并补充说明称,“有两个老板,早上做的是老头子,中午开始是小伙子,小伙子就是患者”。

  “中午开始做饼的小伙子”,就是被有的顾客称为“大饼王子”的帅小伙小吴。他是大饼店老板的侄子。

  随着这张截图在朋友圈的频频转发,这个刚满25岁的小伙子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个月过去了,“艾滋病”的阴影还挥之不去。

  吴记大饼店位于奉化最中心的中山路上,奉化中医院门口对面,附近是奉化市政府。整个店面和常见的早餐店并无太大差别:店门口是烘饼的炉子,一个油锅在炸油条,旁边的两只煤球炉上,是热气腾腾的豆浆和豆腐脑。刚出炉的大饼冒着诱人的香气。店里顾客不多,老板吴志正有些失落,要是以前,这个点,买大饼油条的人还排着长队,可现在,虽然情况有些好转,但还没有回到之前的状态。

  吴记大饼由吴家兄弟合伙经营,他们是台州人,法人代表是老四吴志正,他们一家在这里做了19年。2013年6月起,老大一家也加入进来。他们有分工,老四从早上6点做到中午,而大哥大嫂带着侄子小吴从中午开始,一直营业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左右,挣的都是辛苦钱。

  说话间,“艾滋病”事件的当事人小吴和他的母亲方女士赶了过来。小吴是个高高瘦瘦的小伙,长着一张干净秀气的脸,绛红色的外套很衬他的白皮肤。在这个不足30平方米,常年冒着油烟味的简陋小店里,这样一位笑容腼腆温文尔雅的大男孩看上去特别抢眼。

  对于儿子遭遇的艾滋病风波,方女士显然还没从事件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她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儿子的帅气,惹来了麻烦。她说,左邻右舍都说儿子帅,有的顾客戏称他为大饼王子,据说附近有的女孩子过来买饼,就是为了看看他到底有多帅,为此儿子的女朋友还有点小酸酸。

  但在方女士眼里,她从来就没觉得儿子有啥特别的。早些年,她和丈夫走南闯北外出打工挣钱,把儿子寄养在妹妹家,忽视了他的学业,孩子高中毕业后就去上班了。好在,他听话懂事,这些年都是老老实实的,从没出过什么岔子。

  2013年6月起,他们一家和四弟合伙经营这个大饼店,儿子早两个月过来,苦学做大饼的手艺,很快就上手了。这一年多时间,他们做夜班,中午开始做饼,到凌晨1点半打烊。打扫卫生、清理好店面回家,3点左右才能睡觉。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儿子和女朋友约会的时间都很少,更没有时间出去玩。这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确实很难得。

  方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个老实的孩子,一夜之间咋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风波

  手机上的那条微信,打乱了方女士一家的平静。那天晚上,她彻夜没有睡着。

  对于儿子艾滋病的传言,她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小吴自己也莫名其妙。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证明一件事情不存在,要比相信一件事情存在,困难得多。

  1月7日,早上6点多,就有一位老顾客过来,询问刚开门的吴志正,小吴咋啦,怎么会有那种病?吴志正云里雾里,当然也就无言以对。老顾客表情怪怪地看着他,说你们要当心点,以后可能没人来吃你们的大饼了。老吴陪着笑,心里却冒起一股无名之火。

  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这天早高峰,大饼摊前原本每天都会出现的长龙不见了,只有零星几个人来买早点。方女士也早早来到店里,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敏感,她能明显地感觉到,左邻右舍看她的眼光不一样了。附近几家开店的,原本每天早上都会来买大饼当早餐的,这天也不来了,大家看到她都尴尬地笑笑。远远地,总有这么几个人对着他们店在窃窃私语,方女士出去,他们看到她,就散了。

  一个早上,店里冷冷清清的,就算有心解释,也没有对象。

  当方女士听到几个上学的孩子从店门口经过,有意无意地讨论什么是艾滋病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报警求助。警方的建议是,让小吴先做个检测,自证清白。

  小吴的第一反应是不去,为什么要证明本身就没有的事。他赌着气,低头做饼,一言不发。但很快他又改变了主意。他的手机里,来问这件事的短信开始多了起来。流言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连在嘉兴和老家的同学和亲戚都知道了。女朋友也转了条微信给他,她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小吴心里有些慌了。他感觉到,流言不会止于沉默。

  “我知道,来问我的,都是真正关心我的。还有很多人,表面上什么都不说,心里不知怎么想呢?”

  当天下午,小吴就前往奉化疾控中心做了检测,尽管觉得心里很委屈。快速检测的结果,基本上排除了他患有艾滋病的可能。两天后,血检结果出来,包括抗—HIV在内的所有指标均呈阴性,说明小吴根本就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也就意味着,“中山路饼店小老板有艾滋病”的朋友圈消息,纯属造谣。

  可是这一家人,心理压力并没有因此减少。因为那几天,大饼店的生意一点儿也没有起色,还总有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交头接耳。

  “我们拿到的,只是一个自己本来就知道的结果,有什么用呢?我总不能把化验单放大了贴在店里,或者挨家挨户地去说,我没病吧?”小吴说。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女朋友的信任和理解。这个平时爱撒个娇的女孩,这一回坚定地和他站到了一起,勇敢地面对流言。

  谣言

  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接到吴家的报警,奉化大桥派出所很快找到了信息发布者李某,并将其依法传唤至所里,李某交代了谣言出炉的经过。

  方女士从奉化大桥派出所了解到,最早在微信上发出这条谣言的“尛·丽”就是李某。那是一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听说还读过大学,就在离吴记大饼店不远处的一家金融企业上班。她猜想,这个女孩多半是他们店里的顾客,不然对儿子的上班时间不会那么清楚。但对这个女孩,小吴没有任何印象,毕竟来来往往的顾客太多,年轻女孩也不少。

  方女士至今想不通她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谣言。儿子性格腼腆,不爱说话,从没跟人结仇结怨。她绞尽脑汁回忆,做饼的时候偶尔跟顾客有点小摩擦,但从没有过什么纠纷。

  1月8日晚,女孩的家人到店里来过一次,后来在派出所,他们又见过女孩的家人,他们甚至欲下跪请求原谅。女孩的爸爸说,孩子小,不懂事,求他们谅解。但方女士和小吴都有点想不通,再不懂事,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怎么就能随随便便发一条毫无根据,而且明显会对别人伤害很大的谣言呢?

  他们很想当面质问那个女孩,究竟是何动机,但没找到这个机会。

  10天以后,他们等来了女孩被拘留的消息。

  根据奉化市公安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李某发这条消息的动机挺简单:1月6日下午,她在上班时听朋友说吴记大饼小老板有艾滋病。出于规劝朋友不要再去吃大饼的目的,将这则未经证实的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没想到,此消息发出后,被微信好友截屏,继而疯狂转发。这则虚假消息对大饼店当事人的声誉和店里的生意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经过查证,李某所发的信息内容系道听途说,虚构事实,扰乱了公共秩序,奉化市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依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拘留执行期限为1月20日至1月25日。

  听到李某被拘留的消息,吴家人的心情也挺复杂。

  小吴觉得,5天的拘留,对一个踏入社会不久的女孩来说,代价是沉重的。但转念一想,她的无心之举给自己,给四叔辛辛苦苦经营了近20年的大饼店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又觉得气不过。

  “她也是二十五六岁的成年人了,出了事都没自己来道个歉,更别说经济上的补偿了,她欠我们一个解释。”在方女士看来,这样处理她是不能接受的。

  不是结局

  事情虽然已经平息,但笼罩在两家人头上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

  虽然当地媒体对吴记大饼店的艾滋病事件进行了澄清,还了小吴清白,但大饼店的生意,始终没回到出事之前。

  吴志正说,以前一天的营业额有好几千元,出事后一度只有几百元,这几天才慢慢回升,但和以前是没法比的。他也理解,毕竟艾滋病让有些人忌讳,就算辟了谣,但重新拉回顾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只能希望时间能冲淡一切。

  被拘留了5天的姑娘李某,看来也不好过。在她上班的那家公司,前台工作人员说,她出事后就没来上过班,20多天了,很可能不会再来上班了。

  李某之前的手机也处于停机状态。办案民警说,他们的调查结果就是行政处罚决定书上说的那样,女孩的家人要求,不能透露他们的任何信息。

  也许她是被家人很好地保护了起来,也许她只是压力太大,需要好好静一静,想一想。毕竟,拘留5天,对一个20多岁,没有任何前科的年轻女孩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她需要时间去接受事实,吸取教训。

  方女士说,她虽然也同情李某,但不会放弃向法院起诉,要求经济赔偿的权利。毕竟,谣言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影响还没有消失。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吴记大饼”不是宁波第一家被网络传言中伤的餐饮店,去年我们曾经报道,慈溪观海卫一家同样很火的“我们家的生煎”包子铺也遭到恶意中伤。店主关店赴上海学艺期间,观城论坛有人发帖称,他的包子铺使用死猪肉和地沟油,现在人被抓了,店也关了。这家生煎店因此被吃客列入“黑名单”。尽管他们后来在网上发帖澄清,但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详情见2014年1月18日商报《一个传言和一家包子铺的兴衰》)。时隔一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为什么屡屡发生在较为敏感的食品安全领域,仅仅拘留一个当事人够了吗?相关的餐饮店应该通过什么办法消除影响?作为旁观者的网友和相关部门又应该做什么?我们希望听听各位读者的想法。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阅读原文,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