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江职高校园美食节成为学生学习技能的又一个课堂。(资料图片) |
|
韩岭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放飞风筝,追逐梦想。(资料图片) |
|
海曙首届随班就读学生运动会(资料图片) |
■聚焦两会 聚焦教育改革 编者按:我市“两会”期间,教育仍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在家门口“读好书”到“老有所学”,从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代表委员的视线覆盖了教育的各个领域,为我市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提案。 吴 彦 未来职业选择困扰中学生 杨欣欣委员:“职业生涯体验”需全社会支持 新的高考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高中生必须要做好“7选3”这道必选题(即除了语数外必考课程外,考生还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7选3”该怎么选,决定将来可以报考哪些专业)。但选课程的背后是选专业,选专业的背后是选职业。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这就需要大幅度增加中学生的“职业生涯体验”。 2013年6月初,海曙区新闻中心曾联合《宁波日报》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小学生暑期实践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实践效果很满意的家长仅占19.25%。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缺乏“生涯觉醒”和“生涯探索”历练,以致造成高中学生在“生涯准备”阶段茫然失措,既会影响眼下的选课程、选专业,更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择业和个人成长。 因此,建议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和参与中学生的职业生涯体验。 建议由共青团组织牵头,广泛开展以“认识社会、感受职场”为目的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的力量,积极接纳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把职业体验作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优秀职业生涯体验报告评选”、青少年职业体验基地创建等活动,表彰奖励在职业体验实践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挖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资源,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学生职业体验基地”。如辖区内有医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可以建立“医护”、“律师”体验基地;有外贸、物流等企业的,可以建立“外贸”、“物流”职业体验基地。 发改、经信、外贸等部门要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强化社会责任,接纳学生的见习、实习或参观考察,向学生介绍生产流程、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积极开设开展“学生职业生涯体验日”等公益性主题活动。财政部门要增加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职业体验经费,使学校能够顺利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体验。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生的职业生涯体验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切实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教育落实到课程、课堂上。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四明中学副校长 杨欣欣 向善文化难融入市民的心坎 胡震珍代表: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期文化工作要更多地聚焦民众、激发民众的梦想。现实中,与关注经济发展的热度相比,我们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向善文化的传播和引领上的工作明显存在着“短腿”。主要表现为:“路径少”———向善文化的影响扩散不出去。“难融入”———向善文化融入不了大家的心坎。“缺引领”———文化缺失造成民众心理问题凸显。 为了培养社会的向善精神,建议要校正价值导向、深化方向引领。 各级政府一定要身先士卒,做好榜样。首先要将国家制度和载体组织好、落实好,各级政府要成为尊重历史、尊重生命的践行者,不是口号、说教和工作布置、检查。其次,要根据地方特点,对已被公众认可的措施强化推进和落实。公交车人行道让行已经给公众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如果所有公务用的车辆、所有国家公务人员也加入人行道自觉让行,就是很好的示范。 要优化文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要改变现文化公共设施有名无实的现状。许多以“文化”或具有鲜明文化特征命名的广场、文化馆、少年宫、文化公园、历史文化街等,真正从事传播、宣传文化的很少。建议政府将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纳入公共事业范畴,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还“文化”本来的面目。还要注重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的整理,增加一些有故事的雕塑、名人蜡像,支持一些个人博物馆建设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对一些公益广告进行有计划的征集、更新和筛选。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很关注足球文化建设。对中国足球他说,中国有一流的球迷,希望可以迎头赶上,希望实现三个心愿。最近中国队在亚洲杯上,虎虎生威,虽输犹荣。可见,只要找到我们的目标,有精气神,梦想才有可能,梦想也一定能实现。我们谈文化建设也要有具体指标:要结合十三五的编制,从推进大文化建设出发,深化好文化工作的规划与引领,细化好各个领域的文化建设目标和具体策略,让百姓心有所向,心有所系,精神有寄托,心灵有依靠,并为之而共同努力。 宁波市人大代表、江东区中心小学校长 胡震珍 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手段单一 郭春燕代表:建立“医教结合”的管理体制 据统计,宁波市0岁~18岁的残疾人共有3650人,其中2/3在农村。他们需要得到教育培养和身心方面的康复治疗。目前,大多数地区的教育系统、卫生系统、民政系统和残联组织基本上独立分割的开展残疾儿童保障相关工作。单一的教育手段和医学手段,虽然也有效果,但都只能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 2010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8家单位联合发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现实中,不同部门之间,尤其是教育和卫生部门之间的政策整合和技术协作尚显不够。 建议整合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资源,建立有序、高效的医教结合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确保每个残疾儿童享受教育与康复服务。包括建立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的运行机制;建设全市范围的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实现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整合与共享;建立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将医教结合工作纳入本系统的工作职责,共同制定个别教育方案等。 开展具有医教结合特点的课程改革开发或引进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编制相关的教师指导用书,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实现医学评估与教育评估的有机结合。 另外,实施医教结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特殊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康复知识与技能。因此,建议建设满足实施医教结合需要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最后,考虑到有些课程内容必须通过特定的器材和设备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与康复效果,还需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建议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教育和康复的设施建设。为实施医教结合提供基础。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科研处处长 郭春燕 家门口“老有所学”有点难 林红委员:整合利用社区资源,按需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对“老有所学”的要求日益加剧。尽管老年大学开设的各项培训课程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技能,而且增强了社会融入度。但是,在老有所学的需求和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老年大学提供的培训名额仍较为有限,而社会上的老年培训机构匮乏,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对再教育的需求,排队等上一年两年的很是正常。一些年纪较高的老年人因身体状况、路远等原因无法到老年大学就学。一些广场文体活动由于是自发组织,有时互相干扰,缺乏指导。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老有所学”的便捷?除了加大政府投入,还要注重对社区内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与辖区内学校、培训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鼓励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社区老年人免费提供培训。开展对老年人需求的走访调研,按需开设受欢迎的培训内容,引导老年人参加更多有益的学习活动。鼓励并扶持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培训机构,使老年培训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鼓励老年大学、公益组织等送学入社区,让老年人就近可以老有所学。 宁波市政协委员、李惠利幼儿园园长 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