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达73亿元收购盈方有何潜台词?

王健林:将加快中国申办世界杯步伐

  2月10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中)与盈方CEO菲利普·布拉特(右)握手致意。

  进入2015年,王健林连续在体育产业领域出牌,有些目不暇接的意味。

  在完成收购马竞股份的20天后,万达集团2月10日又一次出手,他们牵头三家知名机构及盈方管理层,以10.5亿欧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成功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其中万达集团控股68.2%。

  万达通过并购盈方进一步进军体育产业,由此完善其大文化产业的拼图。那么收购盈方对中国体育有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万达为什么要收购盈方?

  盈方与IMG、八方环球、拉加德雷体育、WSG(世界体育集团)并称全球五大体育营销公司。

  这五家全球体育营销公司的核心业务各有不同,盈方擅长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赛事营销。它的核心业务是世界杯在部分国家的转播权代理业务,并获得了七个奥林匹克冬季运动联合会中六个的赛事推广业务。

  他们在足球和冬季运动领域拥有的版权排名全球第一。而中国足球和申办冬奥会正是中国体育目前发力的两个基本点。

  王健林说:“中国目前申办世界杯的可能性还比较小,毕竟中国足球的水平使得我们还不具备申办的资格,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永远不申办。并购在足球和冰雪项目上拥有丰富营销资源的盈方,将有助于实现‘(再次)打入世界杯、(申办并)举办世界杯、夺得世界杯(冠军)’三个目标。”

  欧迅体育总裁朱晓东认为,万达看重的恰恰是盈方在世界杯赛事转播权销售和代理资质,还有盈方多年来在该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人才资源。

  在并购完成后,万达在发布的新闻通稿中赫然写道“万达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体育产业的龙头企业”。

  “足球是烧钱的游戏,但是体育产业来经营这个产业,倒是赚钱的。”如今看来,1月21日,万达在收购马竞股份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健林已经透出了并购盈方的野心。

  并非巧合的是,在完成马竞股份收购的三天前,万达刚刚发布了第四次转型目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产业、电子商务3个产业,到2020年形成商业、文旅、金融、电商基本相当的四大板块。

  另一方面,盈方的中国子公司还拥有CBA的市场及媒体版权,同时也是中国男篮的合作伙伴。加上与中国足协的合作,万达也与职业化领域发展快的中国两大球上拥有了最密切的交集。

  盈方“世界杯模式”稳定吗?

  盈方亚洲前独立董事、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长汪潮涌认为盈方“最大的优势是人脉”,而一些欧洲人眼中盈方投资安全系数不高的原因也恰恰归结于“人脉”。

  一些欧洲投资分析家认为,盈方更像是一个项目公司。长期跟踪国际足联的英国调查记者安德鲁·詹宁斯说,“盈方的盈利并不稳定,盈利状况很大程度上维系在一个‘家庭关系’之上,而这并不合理。”

  这个“家庭关系”指的是,盈方现任总裁菲利普·布拉特是国际足联主席约瑟夫·布拉特的侄子。不少人担心一旦国际足联的领导人发生变更,盈方很有可能会失去世界杯的独家销售权。

  目前盈方拥有国际足联2015年至2022年期间在亚洲26个国家及地区足球赛事转播的独家销售权,包括其间的两届世界杯。

  事实上,英国《金融时报》称这一次与万达一起竞标并购的还有一家来自中国的竞购方,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是来自香港的上市公司智美控股集团。

  两家来自中国的公司竞购盈方恰恰也表明如今万达在体育产业布局中的“万达模式”,对于更多中国企业和财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万达在并购盈方后,后者核心管理层全部选择留任,并与万达签订了到2020年的长期经营目标。

  能给中国体育带来什么?

  最初传出万达并购盈方的消息后,有体育专业媒体曾经暗示此举将对中国申办2026年世界杯带来极大的利好。

  在卡塔尔申办世界杯贿选丑闻不绝于耳的今天,收购一家体育营销公司对申办世界杯有多大帮助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存有疑问。

  不过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加上盈方在冬季运动领域的强大网络,也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加快冰雪产业发展的步伐。

  也不要忽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按市场原则确立体育赛事转播收益分配机制,放宽转播权限制”的表述。

  近几年随着门户网站、新媒体对于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追逐,未来,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中,电视转播权收益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前盈方的中国子公司就与CBA和中国男篮有着深度合作,负责包括赞助商、电视转播、新媒体和肖像权等方面的市场推广。随着万达并购的举动,赛事转播权这个未来中国职业体育的金矿也将被更多中国企业和赛事拥有者所重视。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