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俗的破与立

  岑河

  开栏语

  

  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参与,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宁波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或许只是一个起点,但只要你做了,你就在为宁波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此,市文明办与东南商报联合推出每月一期“商谈文明”栏目,评述我市文明创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倡导文明新理念、弘扬新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我市的文明创建工作。今天刊出第一篇。 

  过年了,关于春节的新闻很多,有两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条是,2月3日,市文明办、市安监局等10部门发出联合倡议,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市民减少或不燃放烟花爆竹;一条是2月8日下午,我市“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启动,系列活动为市民准备了丰富的“节日大餐”,包括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和慰问帮困等300多项。不难发现,两条新闻都跟我们的节日习俗相关,一个是倡导我们不做什么,一个是倡导我们要做什么。

  所谓“习俗”,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文气一点说,就是一定范围内流行的意识和行为。我市有关部门倡导减少或不燃放鞭炮,已持续数年,这一倡导正逐渐变成我们的习惯。刚开始,不少市民对这一倡议不理解:春节燃放鞭炮,是我国最普遍的习俗,现在叫我们不要放,不是切割文化传承吗?但时间一长,特别是近年来雾霾天气日趋严重,节日期间因鞭炮烟花导致的火灾频频,大家也就明白了政府部门的良苦用心,知道了燃放鞭炮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可小觑,认识到这样的习俗已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理应改变,必须改变。

  观念变了,行为自然也就跟上了。往年这个时候,有小孩的家庭早早开始采购鞭炮了,今年却连销售点也见不到几个。不过,放鞭炮的形式没有了,但这一习俗仍可沿袭,不少市民选用电子鞭炮或电子音效加以替代,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以说,改变燃放鞭炮习俗是时代发展观念变革的必然要求。

  阿拉宁波春节的习俗有很多,从腊月廿三过小年祭灶神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结束,几乎天天有。有的我们今天仍在坚持,有的虽耳熟能详,却鲜有人照做,有的则已经湮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应该还记得家里长辈搡年糕的情形:腊月廿五六,长辈们将浸泡多日的米洗干净,磨成粉蒸熟之后,在庭院里摆上一个大臼,用一个木柄石制的捣捶搡起来。这是那个时代小孩们最惦记的习俗之一。但如今,这情形已鲜见了,“搡年糕”早被“吃年糕”替代。原因很简单,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一来,宁波城市化进程较快,很多人家住进高楼,反倒没有了摆臼捣糕的空间;二来,生活质量提高,商品供应充足,一家一户没有必要自己动手费时耗力准备。这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改变了搡年糕习俗。

  习俗或被舍弃或被改进,并不是当代社会才有。就拿贴春联来说,本源于周代的“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每年命人题写桃符,便有了对联的雏形,再随着造纸术的问世,贴春联就成了后人的习俗,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技术进步改变了习俗。

  可见,习俗固然有其稳定性,但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它的演变在情理之中,且时代越是变化迅捷,这种演变越是剧烈。每一种习俗的演变都表明,只有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时人观念,并便于人们生活实践,习俗才有生命力,才能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凡事有破有立。习俗也不例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传统文化本身一样,有精华也有糟粕,作为后人,我们应该也已经在理智地加以扬弃。我们改变着古人留给我们的习俗,但我们也终将成为古人,今天我们的意识和行为,百千年后,也许就成了后人的习俗。

  一种好的习俗,必定是最能体现时代文明程度,并能引领历史潮流的。如今,每逢大的节日,社会各界都会大规模开展走访慰问、访贫扶困、敬老爱幼等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文化单位精心设计载体送文化下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党委政府提倡勤俭过节,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

  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昂首阔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注定要创造历史。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有好的意识和行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时代需求、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才会有更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才能穿越时空,成为后人能够遵循、乐于遵循的习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