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晓众)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和县(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通知》。 根据这个通知,从3月13日起,我市环评审批权限将有重大调整。除涉及重污染、高环境风险、影响生态建设的建设项目仍由市级环保部门负责环评审批外,逾九成的环评审批权限将全面下放至项目所在地县(市、区)环保部门。 据了解,现行的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执行的是同级审批。3月13日后,76%市级立项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将下放至项目所在地。 这9项具体包括:大中型水库工程、高速公路、铁路项目、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以及公路、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水泥及玻璃生产项目;汽车整车及金属船舶制造项目、含喷漆工艺的集装箱及大型机械装备制造项目;集成电路生产项目;轮胎及再生橡胶制造项目;煤炭、矿石、油气、液体化工码头项目;20吨/小时以上燃用高污染燃料锅炉项目;含焚烧工艺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 同时,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设区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审批的重污染、高风险以及严重影响生态的建设项目,以及选址跨所辖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仍由市环保局环评审批。这些项目包括了造纸、电镀、印染、化工、生物质发电等。 对于一些大型房地产项目等对环境影响不大的建设项目,今后改由属地实行环评审批。“我们测算了一下,《通知》实施后,90%以上的环评审批权限都下放了。” 不过,这名负责人也强调,审批权限的下放并不意味放松把关。去年全市共受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222件,缓批3件,否决674件,否决数量创历史新高。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环评审批权限的下放,他们将加强批后监管,开展督查、指导和业务培训、强化内部协同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进行否决,对存在问题的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不能否决一个好项目,也不能错批一个重污染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开始,对于环境影响不大的新业态,我市执行了省里下发的两批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目录,共68类项目可以享受环评豁免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