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治旅游顽疾要靠法律“牙齿”

  ●观点1+N

  针对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行为,国家旅游局与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相关部门联动,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据国家旅游局2日通报,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有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11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山西忻州五台山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浙江杭州市千岛湖风景名胜区等9家5A级景区被警告。

  (4月2日新华社) 

  清明小长假前夕,国家旅游局通报此次旅游市场整治结果,令人为之一振,有一种出口恶气的感觉。不过,尽管专项整治立竿见影,但根除旅游市场种种顽疾,关键还要靠“长牙齿”的法律。

  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行为,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也是旅游市场中长期以来屡治不绝的顽疾。事实证明,只要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拿出应有的态度和作为,没有铲不掉的乱象,也没有除不掉的害群之马。像五台山、夫子庙、千岛湖等这样的知名景区,不守规矩,照样处罚。

  据悉,第二轮整治即将展开,重点查处“不合理低价游”、违法一日游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随着第二轮专项行动的展开,民众有理由相信,这种重拳整治将成为常态,旅游市场秩序也将大为改观。但我们依旧担心专项行动会虎头蛇尾,或治标不治本。事实上,近些年,专项整治行动接二连三、雷霆万钧,但一些坑害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黑社”、“黑导”、“黑车”、“黑店”问题在部分景区依旧突出。

  所以,杀鸡儆猴,形成威慑,这个可以有,但关键还是要靠不折不扣地落实新《旅游法》。从目前看,赤裸裸的欺行霸市、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行为少了,但变相或隐性的欺客行为多了,比如有的景区搞“票中票”,“大门”的票很低,“小门”的票多如牛毛,一场旅行下来,游客满满都是被宰后的痛感。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新《旅游法》的“牙齿”还没有真正显现出应有的威力。据报道,新《旅游法》实施一年多,有点地方旅游市场竟然是“零处罚”,“形势一片大好”。说到底,旅游市场中的种种顽疾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因为执法打了折扣,有些景区、旅行社缺乏对法律的基本敬畏。

  让法律“长牙齿”,严惩景区和旅行社的任性,这是一根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也是保持景区秩序正常的长久之道。陈广江 

  景区不能

  评级只升不会降

  靠着星级吃涨价

  只有双管齐下强化景区评级前期评审和后期监督,才能一改国内景区“评级只升不会降,靠着星级吃涨价”的乱象。

  国内景区评级的初衷,本是提升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但随着众多景区评上越来越高的星级,部分景区的“含金量”和服务水平却没有相应上升。相反,把评级当作门票涨价的借口,“每升一次级大涨一番价”的景区层出不穷,饱受消费者诟病。

  景区服务质量涉及旅游体验,让景区评级“名副其实”,对得起动辄几十元乃至上百元一张的门票,是众多游客的心愿。加强景区后期监督环节的工作,除了增加评级后回访、暗访,给部分问题景区“黄牌警告”外,还要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敢于对问题严重的景区发“红牌”,打破景区评级“只升不降”的怪圈。新华社记者郏亦真 

  乱象丛生

  景区存在问题

  监管也有责任

  此次治理虽然“战果”卓著,但让人有些不解,比如说,只见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部分旅行社被整治,但却不见有关责任人被摘追责,这是为何?

  景区被摘牌,不仅是景区自身有问题,相关监管者也有问题。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这些景区的问题,不可能只是一时存在的,若是监管到位,何至于问题拖到需要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来解决?

  尤其是,一些景区存在的乱相,或许可能与官员腐败存在关系。比如说,某些商家之所以敢于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或许是其背后有人撑腰,存在权钱交易。这些都应该调查清楚。

  期待接下来的专项整治行动中,既能看到有景区被摘牌,也能看到有官员被摘官帽。如此,景区管理者、监管者才会真正重视消费者权益。张海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