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一直争议不断,一方面它确实满足了一部分市民出行需求,但另一方面它也始终无法绕过非法营运、安全性等各种质疑。在快的、滴滴两大打车软件宣布合并后,昨天,快的“一号专车”再推新业务———“一号快车”。这个只有一字之差的新业务,对外宣称主打拼车市场: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联系愿意分享车辆,拼车出行的车主及市民,双方根据手机GPS计算的里程及规则分摊费用,而app平台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据该业务宣传称,同样的出行里程,使用“一号快车”可以比普通的打出租车便宜约40%。那么,这项业务究竟与此前推出的专车服务有什么不同呢?它又给市民出行带来怎样的方便?到底有没有什么漏洞?为此,昨天记者对该业务进行了体验。 记者 范洪 记者体验>>> 车费比普通出租车便宜一些 这项服务如今在“一号专车”手机app软件中就可以找到,用户不需要额外安装其他软件,图标上的宣传也十分醒目:比出租车便宜40%。 按照计价规则,“一号快车”是不收起步价的,每公里收1.7元,加上行驶每分钟0.2元,最低消费9.4元。就是说正常情况下,5公里左右大约10元钱,这个价格确实要比出租车便宜一些。 昨天下午5点半,记者在灵桥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大楼下叫了一辆快车到江东桑田路,系统计算费用为11元,并可以抵扣一张8元的代金券,这样一来,记者只需要支付3元钱即可。很快一辆黄色马自达应答,不一会,车子开来,记者看到,这辆车是手动挡的,车况也比较一般。 在与司机师傅的闲谈中,记者了解到,其实他本来做的就是“一号专车”,做了也有一段时间。大概10天前,他被告知要改成“一号快车”。而至于为什么这样分?他表示自己也说不清,但他的理解是:好点的车就是专车,像他这样车况差一点的则变成了快车,而且相应收入也要少一点,但如果不这样改,也没别的选择,除非不做这行。这位师傅表示,自己开车属于玩玩性质。“我平常都是把车停家里,看到有合适的就接单,每天大概做个5到6单,赚五六十块。” 车到目的地,用时18分钟,行驶4.2公里,车费是10.74元,抵扣代金券8元,实际付费2.74元。而根据经验,即便是原价车费,也应该会比打普通出租车便宜三四元。 业务特色>>> 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 除了费用低外,记者并没有感到快车与原先的专车服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此外,按照一般的理解,既然是分享车辆的合乘行为,有想搭车的,总有发布行车信息的,但记者并没有在app里找到类似的发布渠道。对此,昨天,滴滴快的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这个功能仍在“一号专车”司机的专门app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快车司机,具体申请成为快车司机的流程和专车司机几乎是一样的,司机要提交姓名、身份证、行驶证等必要的证件,只是在车价的要求上,专车要求车价必须是15万以上,而快车则要求10万元以上车辆即可。 对于司机和车辆的信息,这位负责人只是说,他们会有专门的部门对人员背景和车辆信息进行审核,而一旦通过,用户只要按照手机提示自行操作,就可以“分享”自己的车辆给有需要的人来用。 而手机app只是作为一个里程费用计算和最后支付的工具,这样大家都比较直观,而“一号快车”更强调其中产生的费用都归车主所有,软件平台不收取费用。 这么听起来,“一号快车”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专车服务的范畴,和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拼车出行也有所不同。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号快车”就是倡导社会上闲置车辆有效利用起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增加了市民的出行选择,“分摊”了出行成本。 乘客吐槽>>> 虽然方便但服务不是很到位 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把专车服务门槛再次拉低。对于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及纠纷,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诸如,一旦发生事故该如何处理?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他们采取了购买第三方责任保险以及坐乘险、交通意外险等方式来规避风险,同时承诺先行赔付来消解使用者的各种顾虑,但除了避免麻烦和安全性等关注的问题外,乘客的乘坐体验其实才是这项服务真正的核心。 对于使用专车的乘坐体验,记者也随机采访了身边经常使用专车的几位同事和朋友,但由于许多都不是专职的司机,对路况的不熟是遭到最多吐槽的。 在灵桥广场上班的孙先生表示,有一次他着急出门,就在公司楼下叫了一辆专车,对方在江对岸的江东北路,看似直线距离很近,但其实要从江东到海曙,还是有一段路,“我记得当天是江厦桥、灵桥是单号通行,而司机车牌号码是双号。”孙先生回忆,这个司机从江厦桥开到灵桥,又到琴桥,一直就开不过来,我在手机上看着他的移动轨迹都替他着急。等了足足约5分钟,最后司机实在绕不过来,只能协商放弃这笔订单。对方在电话里承认,自己对宁波的路况并不熟悉。 还有一次,同事小张从海曙到江东,但上了车,开着开着发现司机开的路有点绕,交谈中,司机表示他对宁波的路也不熟悉,只能依靠导航,其实有时导航出来的路也并不十分合理。经过协商,这位司机同意提早终止行程,少算一点费用。小张还说,他在杭州,从体育场路叫专车到上满觉陇,一连4辆专车都是抢了单后才告诉他,自己的车当天限号,无法进入景区,最后无奈的他只能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 各方说法>>> 主管部门专家意见不一 市城市客运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对于类似业务管理部门的态度一直是明确的,就是严禁私家车从事所谓的专车运营服务,前一阶段,市运政执法部门“天网七号”行动,也查获了21起私家车从事所谓专车服务的案件。 相关人士说,对于所谓的“拼车”,也要视具体的情况:一般意义上的拼车,如果是朋友同事间,不属于营运车辆,并不在管理部门监管的范畴内。前不久,北京出台了《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提倡以合乘协议的方式明确乘车地点,出行线路,安全责任及费用分摊等项目,并且在合乘前进行核对,确保行车规范和安全。而对于出现的新情况,管理部门也需要认真研究。 “一号快车”这项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说,所谓拼车的初衷是理想化的,但正如记者遇到的情况一样,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许多车辆可能就会不以拼车合乘为前提,而仅仅是从事营运,这就可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此前之所以打车软件会火爆,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用户有需求,而同时出租车基本还停留在路边扬招,管理效率比较低,打车软件则把这种联系建立起来,用户对软件平台之所以上手快,是基于对出租车已有服务和收费有了一定的了解,至于平台本身其实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拼车面对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包括行业标准,信用体系,一切都是新的,以前几乎没有可参照的例子,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 昨天下午,记者也采访了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院长、交通研究院院长杨仁法教授,他也认为,通过互联网的办法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让城市交通变得更有效率,这肯定是一个方向。对于像专车或者说拼车这样的服务,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并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对此,管理部门应该要有更高的智慧,对于行业的新变化、新方向及时掌握并加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