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简报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茂如与江南第一学堂

这所学校被誉为“宁波帮的摇篮”,走出了邵逸夫、包玉刚、赵安中……

  金茂如校长拄着手杖。
  当年的课程表。
  1926年,中兴小学第一位女生沈宝玉。
  金茂如校长的孙子金辅玲先生向记者讲述中兴小学当年的故事。

  (上接01版)

  2

  吹响教笛教古文

  金校长的国学功力深厚,信手拈来,就是一篇诗文。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文房四宝,茶几上是《古文观止》《诗韵集成》《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

  他除了繁琐的校务工作,还兼任国文老师,亲自给学生们上古文课。

  晚饭过后,临睡之前,金先生吹响教笛,把所有寄宿生集中到一个教室。

  每晚一段《古文观止》的名篇,有时也讲一些新旧诗词,或是有趣的故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金先生念一句,学生们跟一句,琅琅书声,一念三叹,在寂静的夜里盘桓。

  后来赵安中回忆,自己的古文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也让他养成睡前看书的习惯。李密的《陈情表》,几十年后还能倒背如流。

  金校长的文才远近闻名,因而很多家长都会请他给孩子起学名。

  说到这里,金辅玲先生笑着说,他的名字也是爷爷金茂如取的。

  1930年秋天,有个父亲带着9岁的孩子报名上学。父亲请金校长取个学名,金校长说:“你哥哥叫高一飞,也是中兴学生。他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就叫高一鸣吧。”

  不久,战火肆虐,高一鸣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准备辍学,大家都替他惋惜。

  没想到金校长知道后,替他免掉所有学杂费,让他继续完成学业。

  这件事让高一鸣终身难忘。

  3

  包玉刚当旗手

  金茂如先生虽是一个正统老式的文人,教学理念却异常新颖前卫。

  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国文、数学、音乐、体育,还增设了英语、自然生物、历史等课程。

  1931年秋,镇海举行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金校长想出一个奇招:派一支军乐队参加运动会开幕式。

  军乐队,就是铜管乐队。激昂的音乐,能激起学生们的斗志。而旗手是军乐队的灵魂,谁能胜任这个角色呢?

  开幕仪式上,中兴小学的运动队首先进场。小鼓手敲出齐整的鼓点,仪仗队踩着鼓点,列队走过。

  秋风阵阵,簇新的白纺绸校旗上,绣着“叶氏中兴小学”六个大字。

  旗手高举校旗,任凭风向转换,始终保持向前45度角的方向,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大家在底下窃窃私语:“这个男孩人小,举旗的样子倒是威风凛凛的。”

  这个男孩就是当年五年级的学生包起然,也就是后来成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

  包玉刚后来回忆,金校长对军乐队旗手的要求很高,因为旗手站在最前面,是一个队列的脸面,也是军乐队的魂魄。

  金校长说,旗手不但要品学兼优、相貌端正、体格健壮,而且必须能吃苦,作风稳健、临场不惊。

  金校长心目中最佳的人选就是包玉刚,他拄着手杖,俯身问:“你有没有信心当好这个旗手?”

  “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与其说当年金校长独具慧眼、知人善任,不如说当旗手的这件事,给少年包玉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成年之后扬帆领航,当上世界船王,成为宁波帮的先驱。

  4

  “勤、朴、肃、睦”的校训

  1926年,在那个女孩大多只会织虹纺霓的年代里,金校长首开招收女学生的风气。

  第一位女学生名叫沈宝玉。她面容俊美,学习刻苦。在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一手小楷,写得俊逸潇洒。

  也是在那个时候,金先生提出“勤、朴、肃、睦”的四字校训,一直沿用到如今的中兴中学。

  勤学立志,朴实敦厚,严肃认真,师生和睦,这是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也是对师生们殷切的希望。

  当年,中兴小学办学显著,与城关的便蒙小学、骆驼的培玉小学、小港的养正小学并称“蛟川四大名校”。

  1940年7月14日,日寇在镇海首次登陆,烧毁镇海城一带许多民房,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不少老百姓从城区迁到庄市居住。他们多是拖家带口,子女的读书成了问题,他们都想到处于僻静之处的中兴小学。

  可是中兴已有500人,如果再增加名额,桌椅、教室、师资都有困难。

  怎么办?

  金校长知道后,坚定地说:“莘莘学子,避难来乡,绝不能让他们失学,我们学校必须想尽办法收纳。”

  他在叶氏义庄、祠堂增开了几间教室,向邻校借了不少课桌,还是不够,就让木工连夜赶制,还聘请了几位老师来任教。

  一大批颠沛流离的学生,终于能够重新走进课堂,感受书本的馨香。

  5

  赵安中的小板凳

  抗日战争爆发,整个国家陷入危难。金茂如是一个有凛然正气的饱学之士,他始终忧国忧民的情怀,极大地感染了师生们。

  课堂上,他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宣传抗日救亡;课外,组织师生上街宣传,揭发日寇侵略罪行,唤起同胞共同抗日。

  当年,赵安中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个子很矮小。他上街宣传时,带着一条板凳。

  为了让自己的声音传播得更远,他站上板凳,攥紧小拳头,宣讲抗日救亡。

  他个子小小的,声音却掷地有声,因为激动,小脸涨得通红,青筋暴出。

  沿途的老百姓深受感动,他们抗日募捐,支援中国军队前线抗日。

  为了节省开支,中兴小学还把原来的每餐6盘2碗1汤,缩减为4碗1羹,多出来的餐费也加入到抗日支援中。

  文体活动中,金校长也给师生们灌输抗日爱国精神。他还亲自作词谱曲《朝会歌》《晚会歌》等校园歌曲。

  金辅玲先生如今依稀还记得几句:“边疆风云幻,险象压重重”,“连天传烽火,敌焰正嚣张”,“努力向前进,读书救国立奇功”,“努力救国难,卧薪尝胆图自强”。

  这些歌词像一句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学生们耳畔呐喊:眼下正是救亡图存的危急时刻啊!

  在金校长的带领下,中兴学子们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6

  病逝前的“示儿孙”绝笔诗

  1941年4月,日军大举进攻镇海,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老金先生目睹山河破碎,家乡惨遭蹂躏,满怀悲愤与焦灼,再加上年事已高,竟一病不起。

  直到他病逝的前几天,他依然操心学校的事,记挂学生的安危,为民族危难之事而忧愤不已。

  1941年7月5日,金先生已患病卧床数日。他感到自己日薄西山,恐怕再难起床。于是,便自撰挽联一副和《示儿孙》诗一首。

  挽联和诗都由金茂如口述,二儿子、后来成为中兴小学最后一任校长的金斐成笔录。

  其中,《示儿孙》诗曰:

  大地暗无光,中多焦骨藏;

  澄清固有待,恢复尽可望。

  我自出世后,七十又五霜;

  惨遭兵戈苦,飘然思远扬。

  家事料量毕,作述少余芳;

  顾语儿孙辈,奋振莫彷徨。

  金校长写完这首诗,不停咳血,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这首绝笔诗,既是示儿孙,又是示学生,渗透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民族气节。

  1946年,金茂如的二儿子金斐成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中兴小学第七任校长,任期三年。

  1949年,中兴小学因故停办。直到1987年,飞黄腾达的中兴学子们归来,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包从兴等捐助恢复了中兴学校,命名为“中兴中学”。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种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矮小萎靡,而与众多同类植物共同生长时,则生机盎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心理学家称之为“共生效应”。

  这些从中兴小学走出来的宁波帮,冒险开拓,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就是“共生效应”的典型。

  正如一棵棵树,从细微的种子变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时,经历了不同的风雨,但它们的根茎深处有共同的养分。

  其中的奥秘,也许可以从金茂如校长的故事里寻觅到答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