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生活服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肺复苏,可没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简单

今年前三个月,我市平均每天1.7人猝死 专家称,普通市民也应尽量掌握心肺复苏知识

  宁大附属医院院长麦一峰(右)和党委书记陈碧远在作心肺复苏示范。
  通讯员 康德弘 摄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庞赟 

  来自市急救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我市猝死人数为153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约有1.7人死于猝死。“当一个人呼吸、心跳骤停时,如果能在‘黄金4分钟’内得到正确的急救,那么抢救的成功率就能提高很多。”宁大附属医院院长麦一峰说,让普通民众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知识显得尤为迫切。

  胸外按压下压5厘米,开放气道通气,一张一弛配合抢救……昨天,在宁大附属医院的心肺复苏培训活动现场,院长麦一峰和党委书记陈碧远“打头阵”,满头大汗地为院内职工示范心肺复苏的标准流程。麦一峰表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增多,让民众普遍掌握防止猝死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越来越重要。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对急救流程一知半解,操作正确的寥寥无几,甚至少数医生、护士也掌握得不是很透彻。因此,该院今年把行政人员也纳入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考核范围,希望能够在社会上起到表率作用。

  来自市急救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我市猝死人数为153例(去年同期为127例),由于救护车很难在“黄金4分钟”内赶到现场,通常情况下,调度人员如果发现病人疑似猝死,会第一时间在电话里指导病人家属开展心肺复苏,但这样“隔空”操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抢救成功的病例虽然比以前略有增加,但这些病例多数是家属在前期做过有效的急救。而从整体情况来看,家属的急救意识还是不强,即使实施了急救,姿势也不对,影响了急救效果。”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王国文说。

  在一些电视剧中,大家经常能看到一些现场急救的场景,但在真正的医护人员看来,演员要么手臂弯了,要么位置按错了,“有按在肚子上,有按在胃上的,五花八门什么姿势都有,这样的急救其实都是不可能成功的。”陈碧远说,急救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急救能否成功。

  “医院从严考核,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急救动作要领。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心肺复苏标准也有了一些变化,需要重新掌握。”宁大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以前胸外按压的深度要求3~5厘米,现在则至少5厘米,否则可能影响冠脉供血效果;以前在检查呼吸心跳同时,如果有口腔异物,及时清理,而现在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结束后,再清理口腔异物。”

  昨天,宁大附属医院的心肺复苏培训活动现场内容和图片一传上网,一些政府部门、学校、社区和企业的人员立即与该院联系,希望请专业人员前去培训指导急救知识和技能。

  正确的心肺复苏流程是这样的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评估病人的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请人携带除颤仪到场。

  安置伤员体位: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垫板,解开衣领。

  检查呼吸和心跳。用耳朵凑近鼻子下方感受,或拉开患者衣服看5~10秒胸廓有无起伏。检查心跳主要是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果10秒内不能确定有无脉搏者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选择两乳头水平连接线的正中间,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连续按压30次,注意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

  清除口腔异物:检查口腔有无异物(把头偏向一侧),取出活动假牙或异物。

  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怀疑颈椎损伤病人使用下颏前冲法(用无名指钩住下关节,双手将下颌往前往上提拉,不能抬颈)。

  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两次,吹气时捏紧鼻孔,呼气时放松,每次吹气要紧包患者口部,捏紧鼻翼,用时大于1秒,两次呼吸应有间歇。

  做完5个胸外心脏按压到人工呼吸的循环,再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脉搏,若无好转,继续重复之前的急救措施。据介绍,很多时候可能要持续抢救30~60分钟,这对抢救人员的体力和毅力是个巨大考验,经常抢救完病人自己也是满身大汗。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