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财经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季度宁波经济
迎来“开门红”

GDP总量达1555.3亿元,
同比增长9.2%,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

  记者 殷浩 朱麟华 王婧 余婧婧

  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宁波经济迎来“开门红”。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2%,高出全国增速2.2个百分点,在浙江省内也名列前茅。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许婷娅用了3句话形容了今年一季度的经济状态:开局良好,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许婷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一季度宁波GDP出现较快增长,主要有三点原因:一、去年同期基数比较低。二、现代服务业如广告、人力资源等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拉动,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三、工业新增产能释放。去年以来,上海大众、海越新材料等大项目陆续投产,拉动全市工业较快发展,一季度两个项目新增产值超过90亿元,受此带动,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2位。

  经济增速提高,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收入也稳步增加。

  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88.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9.8亿元,增长8.8%。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9.4%、12.1%、0.1%和19.8%。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1.9亿元,增长14%,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10.4%、11.1%、16.8%和59.6%。

  在居民收入方面,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5元,同比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1元,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1.2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宁波人出手大方。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48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99元,增长13.5%。从物价来看,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涨幅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同比呈“六升二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涨幅比去年年度扩大0.4个百分点,拉动总指数上涨约1个百分点,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5.5%,烟酒类下降0.7%。其中3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7%。

  ■专家分析发展前景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

  宏观环境有利因素较多

  在今年开局的一季度,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我市经济实现“开门红”,总体呈现稳健增长和积极向好的态势,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宁波经济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效来之不易。但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当前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关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市场需求总体偏弱与要素制约常态化并存、区域竞争加剧与市场竞争激烈并存、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与新兴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并存。

  下阶段我市经济工作,要着力在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一要把“稳增长”放到突出位置,以促增量强化经济增长支撑;二要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为主攻方向,全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三要降低经济风险和非经济因素影响,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四要推动引领性重大战略,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要着力民生改善,增强社会发展基础。 

  从全年来看,宏观经济环境有利因素仍然较多,宁波经济发展的基础、实力依然稳固,适应新常态的能力不断提升,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态势。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许婷娅:

  企业经营压力仍大

  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走势,既有积极因素,也有不利因素。从现状来看,企业经营仍有较大压力。很多企业产能发挥不足,订单短期化趋势明显,压力依然较大。尽管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到7.8%,但这主要得益于去年的低基数和新增产能的释放。但当前市场需求疲软状况尚未明显改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连续39个月下降,虽然汽车制造业增长迅速,但其他行业仍然增长乏力,尤其是大部分行业的发展增速都在5%以下。

  下步国家宏观层面上将继续保持宽松,降准降息有望延续,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下步宁波要在经济“高开”的基础上实现“稳走”,必须在继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强化服务业对保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化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契机,充分发挥宁波制造业优势和港口及贸易优势,加快培育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

  (下转04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