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N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爱情故事让人痛心。而在广州增城新塘镇两个只有一路之隔的古村———西洲村与夏埔村,正在演绎着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两村村民经常来往,大家可以交朋友,做生意,和睦相处,但因为一百年前的宿怨纷争,双方发下毒誓“互不嫁娶”,这如同一条鸿沟不可逾越,让不少真心相爱的年轻男女难成眷属。(5月19日《信息时报》) 在文明时代、法治社会,一条离奇的“禁婚”毒誓本不该成为青年男女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但现实有其残酷甚至荒诞的一面,传统习俗演变过程中泥沙俱下,其中有一部分就属于封建糟粕,不仅与时代格格不入,也违背法治精神,早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破除“禁婚”陈规难在何处?乡村治理乏力或许才是主要原因。 移风易俗向来不易,来硬的不行,来软的不顶用。特别像这种由家族恩怨而生出的“毒誓”,已沉疴百年,演化成了一种思想桎梏,一朝破冰并非易事。民俗专家认为,破除陋习要靠青年男女多做父辈思想工作。不得不说,想法很好,但未免过于天真,如果通过青年男女的抗争和沟通就能解决问题,陋习就不会绵延百年了。 显然,打破“禁婚”陋习,不只是适婚青年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的课题,而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责无旁贷,理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充分肯定和鼓励青年男女为爱抗争的精神和勇气的情况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农村基层组织应拿出积极的作为,引导村民自我管理,破除陈规陋习,建立乡规民约,从而达到除旧布新的目的。 具体操作中,相关政府部门应主动牵头、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事实上,在“禁婚”毒誓面前,无论是宣传《婚姻法》等法律法规,还是倡导建立乡规民约,基层党员干部当“出头鸟”再合适不过了。届时,举办一个庄严的仪式,发布一份严肃的“公告”,正式宣布打破“禁婚”毒誓,开启两村相互婚娶的新传统,必然会事半功倍,陈规旧习或许就此终结———若有恋爱中的党员干部或其子女带头打破毒誓结婚,效果则会更好。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陈规陋习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禁婚”现象并非个案,比较典型如“岳秦不通婚”、“武潘不通婚”等。现实中,这些“禁婚”陈规有的土崩瓦解,有的名存实亡,只有少数依旧顽强存在、亟需破除。比如2014年11月,福建晋江安海镇下辖的8个自然村联合发布公告:废除400多年前先人定下各村互不通婚的陈规,让所有村民抛开思想包袱,自由地恋爱结婚。这个过程中,乡村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发挥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乡规民约凝聚了村民共识,具有契约性和自律性,是移风易俗的最优选择。事实上,两村的长辈也需要通过一个名正言顺又不伤尊严的方式,给百年“禁婚”毒誓按下“停止键”。只要相关部门拿出积极的作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发挥乡村“自组织”的力量,“禁婚”破冰指日可待。陈广江 有情人难成眷属皆怨百年毒誓? 这个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传出就引发围观和热议,但听后总感觉有那么几分演绎的色彩。据报道,这些年来,两个村庄有10多对情侣因为这条毒誓分手。但是不要忘了,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不同于他们的先辈,一辈子守着几亩薄田,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比家里的长辈要高,长大后又通过考学、参军、打工各种方式走出大山,多年在外的打拼,既增长了见识,又开拓了视野。这些从小看着爱情小说长大、个性张扬的青年人真的都是因为一个“百年毒誓”而放弃甜蜜的爱情吗? 我看未必。众所周知,如今情侣分手的理由很多,性格不合,感情出现裂痕,都可能让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变得形同陌路。房子、票子、车子,这些物质的东西也会稀释爱情的浓度,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些年更是因为彩礼暴涨,将一些适婚青年挡在婚姻的大门之外。那些据说是被“百年毒誓”拆散的情侣,其中有没有几对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