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鉴宝专家陈建明现场鉴定 |
|
明代双耳铜香炉 |
|
清代松石绿釉水盂 |
|
清道光状元旧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拓本。 |
5月18日,央视《鉴宝》栏目“走进鄞州公益鉴宝”活动在潘火蔡家祠堂举行。此次鉴定的器物分字画、瓷器、杂项三大类。当天,央视《鉴定》栏目专家陈建明以及宁波收藏界三位专家现身蔡家祠堂,为甬城市民免费鉴宝。 记者 黄银凤 书香宁波屡现乡贤遗墨 一幅鄞县人王淑元的书法藏品让人眼前一亮。王淑元,清中期嘉庆道光年间举人,做过知县。其书法碑帖并重,风格厚重飘逸。这件书法作品原装老裱,品相完好,流露出岁月沉淀的气息。“通过这次鉴宝活动,见到了一位宁波先贤的旧作,让人感觉分外亲切。据我所知,王淑元作品流传极少,这位几乎被岁月淹没的本土乡贤的书法名作被挖掘出来,这是一件令人备感欣慰的事情。”我市鉴专家、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副会长金通达说。 下午,藏友蔡先生捧来一块瓷板,这件宝贝让陈建明眼前一亮。他断定,这是一块民国24年宁波总商会主席俞佐辰送与他人的祝寿文字瓷板。 蔡先生告诉记者,他是鄞州潘火蔡氏后人,喜欢收藏当地乡贤的旧藏墨宝,此板购于2001年4月,当时花了5500元。 “此板颇具史料价值。俞佐辰为民国时期宁波商届名流,上世纪20年代曾任宁波商会主席,这块瓷板是俞佐辰为陈锦文50岁寿辰而定制。从祝寿文内容可以推断,陈锦文的身份应高于俞佐辰。宁波帮人士的这件旧藏,见证了当年宁波名流雅士诗文唱酬的胜景。”陈建明点评道。 杂件最多文房小件养眼 这次鉴宝活动,仍然有不少用纸板箱、行李袋、编织袋等拖来的“大家伙”瓷器和杂件。可惜在专家的强光手电筒下,大部分被认定为仿品或假古董。反倒是一些“细路子”藏品让人耳目一新,比如由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派生出来的许多文玩小件,如印章、印盒、水盂、笔洗、笔筒、镇尺、砚屏、墨盒等等。 一件绿莹莹的水盂吸引了陈建明的目光。“这水盂质地为松石绿釉,造型文雅端庄,从年代上看是清代文物,此物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算是一件文房精品。” 陈建明点评道,水盂号称文房的“第五宝”,故在所有的古董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在收藏圈里被称作文玩。不但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其投资价值在文房收藏中亦较为可观。 一件明代双耳铜香炉让陈建明连连点赞,“这一看就是古代大寺庙或宗祠里的东西,估计是祭祀用的礼器,年代久远,铜身内侧包浆已经很厚实,只可惜宝贝的品相不全,口沿上破了,后来被重新修复过。” 还有一位老先生拿来了一件鸽子状的鸟形挂件,图案雕刻十分精美。“乍一看以为是象牙,后来细看是骨雕,它是典型的宋代骨雕风格,雕工很好,富有神韵,极具拙朴之美,这是件艺术价值很高的出土文物。”陈建明介绍道。 惊现道光状元旧藏碑帖 中午时分,宁波藏友老张捧着一册清拓本纸本来到现场,纸本首页书写着“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几个字,顿时引起了四位鉴定专家的关注。翻开纸本,可见一排排鉴藏印,有朱文印、白文印,还有闲章,分别钤着“臣燮元印”“嘉庆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生”“朱昌颐字吉求号朵山”“慎节主人鉴赏”“朱昌颐印”“吉求氏”“尔墉”“赘士”“臣墉私印大雅”“朱彭寿印”等字样。 “此碑文字乃唐怀仁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集字而成,历时二十五年完成,所集之字自然精美,为世所重。”陈建明对宁波藏友的鉴藏水平之高惊叹不已,“此本为朱昌颐旧藏,有朱昌颐、周尔墉、朱彭寿等题跋,王承枫题观款。其中周尔墉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及咸丰四年(1854年)四次题跋,述得观此本之缘由。” “将此碑与兰亭序作比较,持论颇为公允。”陈建明总结道。 据藏友老张考证,为此纸本鉴藏题款的都是清代中后期有名的文人士子。其中,朱昌颐是道光六年(1826年)状元,为海盐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授编修,历官吏科给事中。周尔墉是浙江嘉善人。道光五年(1825年)顺天副榜,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居官廉静,娱情翰墨,尤长于书。朱彭寿也是浙江海盐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王承枫是清咸丰、同治时河南内黄知县,善分隶,工山水。 陈建明断定,这是清道光状元收藏的一本碑帖,是件难得一见的“高大上”的宝物。鉴定之余,陈建明还聊起了朱昌颐考状元的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朱昌颐自小写得一手好字,他考秀才,考举人,都是凭字写得好而被录取。进京后,精心写了一把扇面,送给主考官,主考官十分赏识,就把这把扇子留在手头。第二天道光皇帝召见主考官,主考官竟把扇子随身带进了皇宫。道光虽然是个满人,却也喜欢汉字,见后爱不释手。 殿试那天,道光皇帝摇着这把扇子批阅送上来的考卷。看到朱昌颐那张时,觉得卷子上的字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和手中扇子一对照,原来正是出自同一个人手笔,顿时龙心大喜,连考卷内容也没有细看,就提起御笔在朱昌颐的考卷上用硃色一点,算是钦定状元了。 朱昌颐成了状元后,吏部尚书上奏,要皇帝再口试一次,看看朱昌颐的真才实学,以确定官职的大小。 道光皇帝答应了,单独召见朱昌颐。皇帝忽然想起自己身上穿的绫罗绸缎,都是江南织造送来,而朱昌颐正是嘉兴府人,所以就问道:“爱卿呀,你来自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当地农家都养蚕缫丝,你可知道蚕宝宝有几只脚?”这下朱昌颐可慌了手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虽然长在农村,却从来没有养过蚕,更别说知道蚕有几只脚了。 皇帝一看朱昌颐的窘态,知道他本事平常,就说:“爱卿既然不知,大概书还读得不够,朕再送你端砚一方,御墨十锭,继续努力读书吧!”所以朱昌颐只做了一任普通的监察官,就不得不告老还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