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2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又一华裔专家遭起诉

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被指控向中国提供美国企业的超导技术“秘密”

  张浩(资料图片)
  陈霞芬(资料图片)

  上接01版

  天大一教授在美遭诱捕 被控“间谍”

  美国司法部网站19日公布,天津大学教授张浩16日从中国飞到美国洛杉矶入关时被警方逮捕,并被当地法院以涉嫌经济间谍罪起诉,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包括另外两名天大教师在内的5名中国公民。

  20日,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中国政府对有关事态严重关切,正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中国政府将确保中国公民在中美人员交往中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据报道,张浩此次来美国原本是接到邀请参加一个会议,但实际上却是联邦执法人员安排的“钓鱼执法”行动,他被捕时和妻子均持旅游签证。

  目前,张浩已在洛杉矶完成首次上庭。

  美国司法部在网站上公开了起诉书,除张浩外,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另外5名中国公民,其中2人是天津大学教师,其中一人是和张浩同样来自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庞慰。

  根据起诉书,张浩和庞慰被指从其美国雇主,分别是马萨诸塞州的思佳讯通讯技术公司和科罗拉多州的安华高科技公司窃取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设备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技术资料,这种技术也有军事用途。

  起诉书中罗列了关于这些指控的各项“证据”,这6人共面临32项指控,包括共谋从事经济间谍活动、共谋盗窃商业机密、经济间谍及教唆以及盗窃商业机密及教唆。

  首次出庭后,张浩律师邓光表示,张浩的案件“完全是(双方的)版权之争”。张浩太太也表示,张浩很冤。

  张浩和庞慰来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是前沿领域学术精英,分别被称为“80后博导”和“78后博导”。

  对于美方起诉,20日,天津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宋雪峰表示,他们正在核实情况,暂不接受采访。

  这并非美国首次以间谍罪名起诉中国公民,2014年美国曾对5名中国军人提出刑事控罪,指控他们对美国企业发动网络攻击和从事经济间谍活动。

    华裔女专家返美后被捕 被控窃取机密

  就美国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冤案,美国国会22名议员21日致信司法部长洛蕾塔·林奇,要求回答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美国司法部去年对陈霞芬提起多项罪名指控,但距案件开庭仅几天时间,检方突然撤诉,且未作解释。

  陈霞芬现年59岁,出生于中国,后入籍美国,水文专家。

  成为司法部被告前,陈霞芬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供职,在俄亥俄州一处工作地点负责大坝制图工作,曾因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美国政府嘉奖。

  去年,陈霞芬前往中国探亲,与老同学聚会,老同学中有人在中国水利部供职。陈霞芬返回美国后,去年10月20日,陈霞芬在办公室内被6名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

  美国司法部随后公开说,陈霞芬从美国军方的国家大坝统计系统数据库下载敏感文件,涉嫌窃取政府机密数据等8项罪名。检方还认为,她返回美国后,没有如实说明与中国水利部官员会面的细节,因此涉嫌虚假声明罪。

  检方还警告陈霞芬,盗窃政府机密数据罪名最高可判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虚假声明罪名则可能招致5年监禁及25万美元罚款,8项罪名总计可获刑25年监禁并100万美元罚款。

  陈霞芬随后丢掉了工作,身心俱疲。她否认一切指控,认为罗列的罪名“荒谬”。她说,自己并没有向中国官员提供所谓的“情报”,更不知道自己下载数据库内的内容属于“盗窃政府机密”,而且,她下载的内容都留在办公室电脑内,她也没有向检方隐瞒任何细节。

  今年3月,美国司法部突然撤诉,未作任何解释。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恢复了她的工资待遇,但她至今没有得到是否恢复工作的答复。美国《纽约时报》称,商务部正在考虑是否留聘陈霞芬。

  反 应

  美22名议员质疑司法部种族歧视 

  5月21日,美国国会华裔议员刘云平、赵美心、日裔议员迈克尔·本田等22名议员举行新闻发布会,就陈霞芬冤案公开提起抗辩。他们公开了一封联名信,要求司法部长林奇对陈霞芬一案作出解释。

  公开信要求司法部调查此案是否涉及种族歧视,要求司法部解释在对待少数裔政府雇员时是否把他们的种族背景、祖籍国因素作为考虑对象并影响司法判断。

  刘云平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亚裔受歧视由来已久,通过陈霞芬一案,我希望政府平等对待一切族裔。”

  刘云平说,据悉,联邦调查局探员调查陈霞芬时,在没有获得任何可信证据的情况下,首先认定她是“中国间谍”,并基于这一判断持续将她监禁,令人无法接受。

  美媒称美政府对中国“过敏”

  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在接受美国华文媒体采访时说,陈霞芬一案,连同近期天津大学教授张浩一案,“反映了这一类事件的复杂性”。

  美国《侨报》称,两个案件虽然性质有差异,但都显示出美国政府对中国“过敏”的意味。

  另外,两起案件中都有一个鲜明的细节:无论是陈霞芬,还是张浩,司法部在对他们所涉案情中均提及他们电子邮件的内容,但却没有说明美国司法调查人员如何获得他们的私人邮件。

  一位身处美国硅谷的知情人士说,只要使用基于美国服务器的邮箱提供商,美国政府获取邮件内容“轻而易举”,“电子邮箱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京华时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