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引发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激辩

是“虎”是“猫”重要吗

  “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引发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激辩。在美国工作的几年间,周围朋友时常笑称记者为“洛城虎妈”,甚至建议写写“虐待”8岁女儿“糖果”的经历。

  记者的确长期带孩子奔波在各种求学路上,乐器、运动、舞蹈、绘画、科学……但在洛杉矶,记者常被某种特别的事情所触动,从而想到另外一些问题:孩子学这学那到底为了什么?孩子与这个社会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怎样的联系?

  感恩节的琴声

  每年感恩节前的冬日夜晚,洛杉矶帕萨迪纳街道上,都会出现一群肩上架着小提琴或中提琴的孩子。他们一边沿着人行道缓慢行走,一边为社区居民拉起平常练习的曲目。

  人们听到琴声,大多会走出家门,就连坐着轮椅的人也不例外。看到特意出门聆听的社区居民,孩子们会站定脚步,专心奏完一曲,鞠躬礼毕,然后继续向前。面对如此景象,人们通常不会吝啬掌声和欢呼。

  记者从孩子们高扬的小下巴、行礼时的深鞠躬、与小伙伴们会心的微笑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幸福———那种用音乐付出并收获尊重的幸福。

  除在感恩节为社区居民演奏,孩子们还会去养老院拉起怀旧的曲目、在老教师的葬礼奏响悲伤的歌曲、到农夫市场让商贩和主妇听到欢快的小调……当女儿说,想为路边流浪汉拉个曲子的时候,记者知道,学琴的意义已不限于考级或者得到奖杯。

  人人都是教育者

  4年前,一家美国餐厅里的一幕至今令记者印象深刻。女儿对餐厅服务员说:“我想要一点番茄酱。”听到这话,年轻的女服务员蹲下身子,温柔地问女儿:“你知不知道有一个神奇的字?”

  “是什么?”女儿问。“这个字就是‘请’,常常用这个字,可以帮你达成很多愿望,”服务员说,“不信我们来试试,加上这个词再说一遍怎样?”

  一次,在女儿的美术教室前,一名墨西哥裔小男孩在门口对母亲喊道:“你画得绝对没我好!”门口的黑人流浪汉听到后对男孩说:“嘿,兄弟,千万对妈妈好一点,我小时候总和妈妈大喊大叫,现在连饭都吃不饱。”

  看完舞台剧,女儿把书落在了剧院椅子上。门卫拿着步话机与剧组人员沟通,后者要求与女儿讲话。

  男演员的声音从步话机里传出:“亲爱的,如果想找到书,你得和我对密码。首先,你丢的书叫什么名字?”

  “《Monster High》。”

  “书长什么样?”“书里讲的什么故事?”“你最喜欢和讨厌哪个角色,为什么?”

  回答完毕,步话机里继续问:“这本书谁写的?”这下,女儿卡壳了,她有点窘迫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

  忽然,男演员从旁门悄悄走出来,没有直接把书还给她:“你答对了那么多问题,说明你很喜欢这本书,不过最后一个问题不知道,作者会很伤心,所以答应我们,再读一本他的书好吗?”女儿高兴地表示同意。

  在芭蕾用品商店,女儿对收银的机器感到好奇。收银员和气地弯下身说:“帮我个忙,给下一名顾客收银好不好?”收银员把“糖果”抱进收银区,耐心地教她如何算钱和收费,临走还送给她一枚别致的小硬币。

  每个孩子都最棒

  不要以为美国的“虎妈”都是华人或亚裔。在培养孩子方面,美国家长也同样有“虎”有“猫”,一点也不轻松。

  6岁的伊莎贝拉一年前被母亲卡门每周固定带去学小提琴。身为银行职员的卡门会在孩子上私教课时给老师录像、记笔记,以便课后帮助女儿练琴。

  不过就记者观察,在琴童们的公益表演中,美国父母出现的比例相对更高,而在各种比赛中,亚裔家长出现的比例则会多一些。虽然这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不少青少年培训会与社会生活相对紧密地联系起来。

  美国孩子也会考级,通常是每年一级左右,其间老师会要求孩子练习大量曲目。而“你家孩子几级了?”这类国内家长经常使用的问候语,在美国家长间相对比较少见。

  不仅是学琴,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家长间也鲜少攀比。无论在学校,还是课外兴趣班,对于“你是不是班上最棒的”“老师是不是最喜欢你”这类问题,女儿总是给出类似的答案:“每个人都是班上最好的”,“老师喜欢每个学生”。

  为孩子打开通向世界不同的门,看看哪里的风景最喜欢,然后陪他们坚持向前———大概全世界的家长都是这么想。然而,在选择“训练项目”,坚持向前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会磨掉耐心,焦虑狂躁,偏离方向。如果,每个父母都能不忘初心,是“虎”是“猫”,或许就不再重要。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