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风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凤岙村

凤凰不落无宝地

  沿水而筑的老房子。
  村里有一条长长的老街,形状似“丁”字,这里就是鄞西第一古街。
  凤岙村里的旧宅。

  ■走进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14}

  从宁波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往鄞州方向,有座凤凰山,山形似凤凰。山岙里有个小村落,名叫凤岙村。

  村里有一条长长的老街,形状似“丁”字,是鄞西第一古街。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商贾聚集、货物集散、交通枢纽之地,也是百年老字号“王升大”的发家之地。

  这里,还曾走出过叱咤上海滩的周氏望族、宁波第一位状元张孝祥。正所谓“凤凰不落无宝地”。

  午后的阳光,斜照着那些沿水而建的老房子。

  斑驳的光影下,稚童在弄堂里嬉闹,穿过岁月的回响。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杨古城

  依水而建,沿溪而居

  凤岙村,俗称“凤岙街”,因为村东连接中塘河,建有通向甬城的航船埠头而得名。  

  《四明谈助》中称此地“有前凤山,又名九曲凤凰山、九弯山,亦名凤栖山”。又有“后凤山,俗称凤岙”。

  大雷溪从青山环抱的峰峦翠谷中穿过,经庄家溪到横街武陵溪分成两支,往东一支汇入中塘河横街头,往南一支进凤凰溪,过乌金碶到绿波桥河,再进入凤岙溪。

  走在凤岙村的小巷里,底下溪水潺潺。溪宽不过数米,溪上有树,边上有桥。

  几个老妇人在河边浣洗麻草。这些麻草,在水里浸洗后,可以用来编织草帽。赚些铜钿,贴补家用。

  石质的古桥上,杂草丛生,桥栏上刻有“南塘桥”三个字。

  桥上人家,世代沿溪而居,如今只剩下残败的老宅子。

  清初的《桃源乡志》上记载,北宋建隆年间(960年~962年),武义大夫官崇信军节度使参军水震,迁居到凤岙村。如此说来,水震是凤岙村的始祖。

  那些尚存的宅第,有一些就是水家的旧宅。元代,水震后裔水汝舟称此地为“皇岙”,至明代仍称“皇岙市”。

  老字号林立

  从村南进入,跨过锡溪的南塘桥,过“行宫”龙神庙西首,就可以进入凤岙老街。

  老街分为上、中、下街。中、下街是东西走向,上街是南北走向,构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布局。

  三米宽的老街上,二层楼的屋檐犹如雨棚,雨天行走在街上,遮风避雨不湿鞋。

  双街临河,前街后河,名宦大宅隐藏在街后,这是凤岙村最具特色的地方。

  上街,南达鄞江,北抵鄞州横街、余姚大隐一带的交通要道。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是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地。

  与中、下街平行的是一条溪河,由两支山溪汇合而成。一支来自梅园锡山,一支来自村西的藤岭,流入到凤岙村后,并成一股,自西向东流淌。

  出村后汇入通向城里的塘河。上街入口和下街尽处就是通向四乡的航船埠头。

  清代乾隆年间,这里是闹猛的“凤岙市”。民国时期,它更是繁盛的集市,素有“东乡韩岭市,西乡凤岙市”的美誉。

  韩岭,是东钱湖南岸的一处古村。王安石做鄞县县令的时候,也是繁华一片。如今跟凤岙村一样,早已没有往日的喧嚣。宁静是宁静,却也多了些萧条的沧桑。

  《鄞县通志·舆地志·市集》记载,凤岙老街最繁华的时候,有店铺100余家,经营有南北货、咸货、水作、瓷铁器、竹木器、烛箔、柴炭、钱庄、布庄、米店、药店、杂货店等等,不亚于县城大街。

  由于中塘河直达甬城,汽船、航船往来如梭,当时的凤岙老街,两侧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村民说,旧时,凤岙街上,有名有姓的老字号店铺就有王升大米店、盛顺兴点心店、益泰钱庄和春生钱庄、天生堂药房、成丰杂货店、杨正宝花袄店、董万茂贳器店,天余米厂等等。  

  有些商家还从上海买来发电机,为凤岙早市供电照明。如今,不少老字号的原址仍在,并且保留着完整的排门、墙门、店面。

  然而,昔日的繁华,能延续至今的并不多。其中的佼佼者,便是众所周知的“王升大”。

  “王升大”不是人名,而是王姓米店的招牌,创办人是王兴儒。旧时,米店量米时,先舀起满满一升,再用米尺沿口抹平。

  但王兴儒叮嘱伙计,米尺将要刮平时,将小小的一角米奉送给顾客。对穷人来说,这是看得见的实惠。“升大米足,老少无欺”,“王升大”的招牌就这样传开了。

  一个世纪过去了,“王升大”现已成为浙江省第一批“百年老字号”。

  凤岙飞出金凤凰

  凤岙街有一处旧宅,墙上有块石碑。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说,这是周莲塘先生的墓碑。周氏家族的故事,说来话长。

  周莲塘,是上海滩“庆字号”租赁王国的缔造者。他的儿子周湘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叱咤上海滩的地产大王。凤岙村中的中塘桥、南塘桥、西塘桥(已毁)都是周湘云出资建造的。

  移步向前,村里的进士墙门、登科墙门,比比皆是。尽管早已被岁月的风霜侵蚀,但依稀可见大致的轮廓。

  进入墙门,发现墙门里还有墙门,一道叠着一道,颇有点深宅大院的味道,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村民说,听老一辈人讲,清朝道光年间,这里出了一名进士,名叫水鸿飞。他长期在外做官,母亲亡故后,他整理行囊回来,守孝三年。

  这三年中,水鸿飞一面大兴土木,建造宏大的进士第,一面与地方官员往来。后来,干脆在自家院落升堂判案,解决了不少陈年积案。

  杨古城先生说,村民的说法有待考证,但水鸿飞进士确有其人,《鄞县志》教育篇中有所提及。

  还有宁波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张孝祥,也是凤岙村人。他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后代,祖籍安徽,南宋初,金兵打到江南,张家逃难到浙江,并落户在山清水秀的凤岙。

  ■专家点评

  杨古城(文保专家、古村研究者):

  已公布的第一、第二批27座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之中,凤岙村是一座以商街为主体的古村落。中国的古村落绝大多数由血缘家族为主组成。而以街区为主体的古村落,需几百年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孕育适应,才形成以商贸街区系连众多姓氏的人聚单元,因此凤岙街市的形成、保护和开发的难度,远远超过以家族姓氏为主体的古村落。

  凤岙市所辖4个自然村中,汪家村处在凤凰山山岙中。而以“街”出名的凤岙街,今又分西村、东村。以汪、张、盛、冯四大姓为主的原住村民集中于凤岙街,近千人。而近年统计的外来暂住民几乎超出当地人口一倍。这充分说明凤岙确是“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凤岙古村成片完好的街区建筑,由于上世纪后期商户大多搬迁,同时涌入大批外来务工者,故商店改作移民居所,老街与水系交通风貌依旧。当地政府也意识到浙东老街的稀缺性,因此采用了整体保留街区的文化遗存,并为此制订切实的《分级保护方案》,对“控制地带外围”也建立严格控制措施,各项保护方案已在逐渐实施落实中。

  指路

  从宁波城区至鄞州横街镇约20公里。有公交630路从望春桥站至横街镇镇政府,往南1公里即是凤岙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