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须删除个人电脑上的游戏,如果不删,一旦被院方检查发现,将会没收电脑,并通知家长取回……网曝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近日发布“严管网游”的通知。学院党委副书记雷显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学院已通知了大一至大三的每个学生,接下来将进行夜间检查。(6月11日《华商报》)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其危害毋庸置疑。对此,笔者有过亲身体会,大学时期,笔者曾经看到多名同学陷入网瘾深渊,不能自拔,最终不仅荒废了学业,更毁了前程,令人痛惜。这些同学为网游所陷自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和我们的母校对学生生活不管不问显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比较,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能够重视学生网瘾问题,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予以肯定。 然而,该校的具体做法却简单粗暴,甚至已经涉嫌违法。对学生电脑进行检查,即使目的是为了检查是否装有游戏,也和法律赋予学生的隐私权大相抵触。另一方面,《物权法》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个人财产,学校并没有没收或者抵扣学生电脑的执法权限,《教师法》更是明文禁止老师“没收或扣押学生财产”。 在某种意义上,即便大学生沉迷网络也并非违法行为,而学校为了制止这一行为却采取了违法举措,这实际上是在用大恶制小恶,并不可取。 如何在法律范围内,让学生远离网瘾,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2005年6月,国家曾制定《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必须安装防沉迷系统才能上线运行,并要求未成年人每天累计游戏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但这一标准对于包括多数大学生在内的成年人并不适用。事实上,网瘾对于成年人的危害并不亚于未成年人。而这,也是学校出台此项规定的初衷所在。 不过,学校应该摒弃以管制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向以服务、引导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之所以对某种事物“成瘾”,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个奖励中枢,让我们根据外部情况选择自认为对己有利的行为,而这些中枢如被不当外部力量(如无节制上网)侵占、利用,就会让奖励中枢遍布有害的奖励回路,当我们再度上网,就会产生虚幻的自我奖励心理,最终成瘾。对学生施以惩罚,只是用惩罚将奖励暂时压制,只要惩罚一旦不在,寻找新不良奖励的动机仍将蠢蠢欲动。 大学生之所以相对普通人更容易陷入这种不良心理奖励,是因为在高考前,孩子们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心理奖励,把考取好成绩当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进入大学后,成绩变得并不那么重要,学生们原有的心理奖励支柱一下子被抽空,变得空虚、无聊,找不到人生方向,就很容易被网络虚拟的不良奖励所蛊惑。 要根治不良奖励所带来的网瘾,学校就需要为学生们寻求可替代的良性心理奖励,在鼓励他们重视学业的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能够寻找一份感兴趣的“事业”,帮他们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引导他们通过努力寻找自我存在的真实价值。舒锐(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