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记 我自然不是第一次进课堂,但这一次,进课堂之前,却萌生了许多说不清的情愫,有些儿忐忑,因为不知道我将要相处的是一群怎样的“学生”———从已知的情况看来,这些学生的年龄大致和我相仿,有的还要比我大些;那么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在课堂上,我们能“正常”交流吗?我们之间的关系又该怎样把握? 宽敞的教室,四十位“学生”(学员老师)坐的满满当当,他们看着我进门,目光中不无好奇之意。 我微微有些脸热,立刻深呼吸,使自己镇定下来,提了我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各位学员老师,您能听懂我现在说的这句话吗? 他们轻声笑了起来:“能听明白……”回答的声音先先后后、高高低低,声调并不准确,有几位学员甚至把四个字的声调都说错了,但是,我听懂了。 我清清嗓子,开始了我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开场白:“各位学员,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开始我们充实但也许艰难的两年语言学习之路,从今天开始,由我来引导大家学习汉语口语……” 我平时语速就不快,这时说得更慢了,一个字一个字,我说了很多,说到了口语学习的意义、技巧等,还在黑板上写了“一勤天下无难事”并细细解释了含义,从学员们的神情上看,他们是听明白了,至少,听明白了我要表达的大多数意思。 由于我还没有拿到班级名册,所以在接下来的环节设计中,我安排了师生彼此自我介绍的内容,以消除大家的陌生感。 我先自我介绍,刚说完我的简要履历和援疆心情,立即有学员举手提问:“老师,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你来新疆工作了,你家里怎么办?”“老师,学好汉语很难……”课堂顿时生动起来。在问和答时,我走下讲台,走到学员中间。 在学员们逐个自我介绍时,他们用汉语介绍了自己和家庭,并表达了要学好汉语的信心和决心,有几个学员基础要稍差些,还羞赧地表示了自己汉语程度不好,希望我这位老师多多指导。 学员们基本上能读对声韵母,也认识大多数常用汉字,但他们一句话基本上字的音调都是错的,比如把“老师”念成了“酪石”,因为维语的发音和英语有些类似,没有汉语的音调区分。而我这位“酪石”呢,从这一刻起,就正式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新疆双语支教生涯。 张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