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父母,老师都有让孩子准备“纠错本”的经历:让孩子将平时的错题摘抄到一个本子上,取名“错题本”。并在每一道错题后备注错误原因,并将正确答案订正在题目后面。这看似严谨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老师Mr杨看来有失偏颇。 其一,现在小孩子的时间比较珍贵,尤其进入了高年级的孩子,越是到了大考前夕,时间越显不够用,孩子摘抄错题本意是,想让孩子这次的错题不要在下一次考试中再出错。但是请问父母们,考试前夕,家庭作业是否会增多?如果一味让孩子将错误的题目摘抄下来并且还要备注错误原因,孩子能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实属不易,另外再来一个摘抄错题的“作业”,那这本“纠错本”在考试前夕有时间复习吗? 其二,您的孩子或者学生摘抄了错题之后,是否只是翻“看”原来的错题?如果是理科错题,仅仅是“看”,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有一道比较难解的题目,孩子看到错题本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目了然”,而等拿掉答案后却是“一脸茫然”(这是因为父母或者老师让孩子在题目底下订正了答案)。理科题目非常奇怪,孩子会不经意间把答案记住,甚至能把原题的过程大部分记住,但是如果换掉数字、字母,即使题型不变,孩子面临的或许又是茫然、不知所措! 其三,错题,错题类型通常分两大类错误,一是计算错误,包括计算能力弱,也包括粗心一类;二是知识点的欠缺。我相信小学阶段大多数的题目,尤其是数学都是第一类错误居多,第一类错误题目,父母们让孩子摘抄错题估计起到的是“罚”的震慑效果,但是“罚”的效果到底有多大呢? 其四,我们没有好好利用这本“纠错集”。绝大多数孩子对于“纠错集”都是三分钟热度,今天老师有要求就摘抄一点,明天没有要求了,“纠错本”在哪里都找不到了,说不定当成了草稿纸也难说。这就是我说的,“网状”的“纠错本”,漏掉了很多需要及时掌握的知识点。“纠错本”没有系统性,“纠错集”到最后,出错的题依旧出错,一而再、再而三,漏网知识点越积越多……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这本“纠错集”发挥到该有的作用,甚至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呢?请关注下一期《数学老师Mr杨之教学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