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不该抢坐轻轨”很荒唐

  近日,70岁的王先生和一名年轻女子因为争执闹进大阳沟派出所,争执的原因让他有点心酸又有点无奈。王先生和同伴坐轻轨到骨科医院看病,出站时这名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子责备他们,“老年人不该在7:00~9:00的早高峰期和上班族抢轻轨!我父母就从不这样!”

  (6月16日《重庆晨报》) 

  在“看病难”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早点挂号、排队、就诊,王大爷不得不在早高峰期出行。然而,年轻女子的言语刺激,让他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也承受了精神痛苦。“不该和年轻人抢轻轨”的生硬,让我们见识到了陌生人社会的冷漠。

  轻轨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老年人和年轻人享有同等的乘车权利。就此而言,“不该和上班族抢轻轨”没有法理依据,只是一种道德捆绑———为了保障年轻人的乘车权利,就必须让老年人做出“错峰出行”的牺牲。这样的说法看似理直气壮,实则经不起推敲。

  在公共交通乘车一事上,两代人都有着各自的爱与痛。一方面,老年人有医疗、健身、社交、休闲的需要,“老有所乐”离不开公共交通的支撑;另一方面,在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沉重的生活压力面前,上班族乘车具有“等不及”“伤不起”的利益诉求。如果两个群体处于“自说自话”的对立立场,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老年人的“错锋出行”,不是源于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是源于长者对晚辈的爱与关心。对年轻人生存压力感同身受,为了给年轻人便利宁可压抑自己的出行欲望,是典型的利他行为。年轻人如果将之视作为当然,甚至以此为借口对老年人进行道德捆绑和权利剥夺,显然是一种无情的冷漠举动。

  在利益多元的当下,只有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公共生活才会少一些摩擦与矛盾,多一些包容与接纳。老年人体谅上班族的不容易,上班族理解老年人的特殊性需要,公共生活才会更有温度、更有情怀。

  当然,让公众的出行之旅更加顺畅,提升公共交通承载能力、优化公共服务质量,才是治本之道。到那个时候,老年人和上班族“抢轻轨”引发的摩擦和纠纷,就会越来越少。

  杨朝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