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陈蓓(左一)在香港获得第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剑术冠军后和周星驰合影。 |
|
陈汝华指导小队员训练。 记者 王鹏 摄 |
电视剧《虎妈猫爸》播出之后,育儿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6月这样的考试季。 有人推荐我们去采访一下宁海的武术教练陈汝华,在很多人眼里,他正是一位颇为成功的“狼爸”。 作为父亲,他把女儿陈蓓培养成为世界冠军,如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作为教练,他带出的很多苗子令专业教练也自愧弗如。 他的经验似乎就只有一个字:严! “不严出不了成绩。”陈汝华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因为,他那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却又眨着眼努力掩饰骄傲表情的样子,极像我爸,我小时候最怕的人。 网上关于这对父女的报道,总绕不开同样的话题:作为教练,他说自己最骄傲的成果是女儿;而作为运动员,女儿每次获奖时总会说感谢老爸。 是程序化的客套,还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在这种感激里,还有别的复杂情绪吗? 关于她的成长经历,陈蓓在上海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版本。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选择 父:既然选择了 就要走下去 陈汝华68岁了,从业30多年,学生获奖无数。如今他在宁海金阳小学做教练,那是宁波第二少年体校在宁海设的一个训练点,学员都是些十来岁的孩子。 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孩子们正在练基本功。他握住学生的腿,抬过头顶用力往里压,贴近脸颊,孩子咧着嘴,但没人发出声。 “我要看看你们到底有几个可以进专业队。”他一边看着这些孩子练功,一边念叨,旁边的桌子上,放了根小小的戒尺。 练功房里鸦雀无声,四周挂着历届得意门生的照片。最大的那张当然属于陈蓓,那是1999年她在香港获得第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剑术冠军后和周星驰的合影,那是陈汝华最大的骄傲。 陈汝华并无武术教练的专业背景,他告诉我们,15岁的时候,他被选入宁海县平调团,做了一名武打演员,武术的根基就是那时候打下的,他也因此成了一名有名的武生,只是后来不巧赶上文革,不得已离开剧团去了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少林寺》等功夫片相继上映,学武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当时还不到20岁的李连杰,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年轻人,陈汝华也不例外。 《少林寺》中很多小演员来自浙江武术队,那一年他们来宁海表演,引起很大轰动,孩子们都搬着小板凳去礼堂观看,女儿也去了,看得手舞足蹈。陈汝华很高兴,女儿是否也遗传了他的习武基因。 不久后,浙江队到幼儿园挑选武术苗子,从小跟着父亲学过一些招式的陈蓓毫无悬念地被选上了。 陈汝华比女儿更高兴,女儿在学校练一个小时,他觉得不够,回家后他自己看着再练一个小时。 当时他也没什么教学经验,还是延续自己学艺时师傅的老办法,准备一根细细长长的竹枝,练得不好就抽一下。“一次练下来手臂上一条条的都是红印子。” 这根竹枝常常会失踪,家人心疼,偷偷给扔掉了,他不动声色,另外找来一根接着练。 开始学武那年,陈蓓6岁。 我们问他,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打,她不哭吗?你不心疼? 他说,哭也没用,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 陈汝华不认为这是在打,而是一种必要的刺激。他说,有的动作,孩子做一二十遍都不到位,用竹枝刺激一下,很快就矫正过来了。 女:这条路 不是我自己选的 “谈不上什么成功经验,这条路不是我自己选的,我那时才6岁,懂什么呀?”这是上海体育学院教师陈蓓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30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六七岁时,最喜欢的是音乐,许多歌听一遍就会,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架电子琴。父母当时承诺,说侧空翻翻好了就给她买,但后来一直没兑现。 “他们替我决定学武的时候,可从来没问过我。” 从此童年变了模样,没有朋友,没有游戏,一放学就到晒谷场练功,练到天黑。刮风下雪就把阵地转移到一个招待所的大厅里,逢年过节从不间断。 一开始练倒立,父亲规定了时间,5分钟,10分钟,闹钟就在旁边搁着,掉下来再放上去,差一秒也不行。眼泪一滴滴往下掉,可父亲从不会心软。她也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哭的,再委屈也不掉眼泪,“好像慢慢地也就接受了”。 其实那会儿她学习也蛮不错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她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3名。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不走那条路,好好读书,那么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 去年,李连杰接受媒体采访,谈到《少林寺》的时候说:“我30岁以后开始自责,当初为什么要拍这部戏,我又误导了多少青少年学武?” 陈蓓看着这个已经中年发福的偶像,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寒假,听父亲说打算把一个得意门生推荐到外省的一所体校,陈蓓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不合适。” 她认识这个孩子,聪明机灵,读书也好,看她就像看当年的自己。“进体校读初中,意味着以后文化课就是过过场,她就失去了上普通大学的机会,你问过孩子的想法吗?” 可父亲坚持认为,体校是孩子最好的出路,而且她父母也同意了。 陈蓓说不动父亲,又去找了孩子父母的朋友,转达利害关系,劝他们慎重选择,并尊重孩子的意愿。最终,这个孩子放弃了进专业体校。 春节后的一天,陈蓓和父亲在亲戚家吃饭。陈汝华多喝了几杯,长叹了一声:“老了老了,被亲生女儿挖了墙角。” 陈蓓本来带着孩子在里屋玩,马上听出父亲的话中所指,忍不住走过去反驳:“什么叫挖墙角,我只不过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耽误她!” 陈汝华一下子跳了起来。 那一晚,父女俩拍着桌子吵了一架。第二天,谁也不理谁,第三天还沉着脸。第四天陈蓓要回上海了,也不知谁先开了口,打破了冷战。两人心照不宣,就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她想想不可思议,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公然违抗父亲。 “30多岁才开始反抗,这个叛逆期是不是太晚了一些?”她笑着问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