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警界视点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毒面孔

  陈队在查看物证。
  张警官给戒毒人员进行体检登记。
  贺元英给社区戒毒人员上课。

  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临近,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奋战在禁毒人民战争一线的面孔。在这里,有在惊心动魄的生死一线,与贩毒分子斡旋较量的面孔;有高墙之中日复一日坚守,牢牢守住戒毒人员生命线的面孔;还有满腔爱心春风化雨,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回归社会的面孔。

  毒情不除,禁毒不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绝不只是一句口号,千千万万禁毒英雄的面孔在此叠加,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忠诚、大爱扛起了肩上的责任和重担,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记 者 石承承 通讯员 钟陶行/文

  记 者 王 鹏/摄

  陈队:

  “缉毒必须堵源截流”

  在陈队办公室门口的走廊上有一块屏风,上面写着四个字“堵源截流”。

  42岁那年,陈队被从基层派出所调到禁毒大队,如今是鄞州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兼缉毒中队长。从“门外汉”到带领队伍荣获省级禁毒先进集体、“扫毒害、保平安”严打整治行动全国先进集体等称号,他用了六年时间。

  也正是六年来在缉毒一线的奋战,陈队深刻体会到了“堵源截流”这四个字的深意。

  2009年12月报到,2010年1月6日,陈队就接到了他的第一个案子:据机场公安的消息,云南有3000粒麻古通过邮政包裹运抵宁波,交易地点就在鄞州万达广场附近。

  经过一天一夜的蹲守,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审讯中,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手机响了,原来是专门负责在缅甸采购毒品的“上线”打来的。

  陈队的精神为之一振:若能将这名“上线”捉拿归案,不仅是破获了6人团伙案,也实现了“堵源”的目标。

  在得知这名“上线”已经返回福建龙岩老家的消息后,1月26日,陈队和同事立即动身前往龙岩。怎料,这名“上线”在返回老家后,却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杳无音讯。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正月初八上午,终于有消息传来:“上线”现身了,只是人已经在前往昆明的火车上。

  当天下午4点,陈队和同事登上了前往昆明的航班。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追逐战。下了飞机后,陈队和同事直扑西双版纳,又连夜坐车赶往普洱孟连县,终于在第二天清晨7点,在长途中巴途经的最后一站,将“上线”截获。

  如果陈队他们晚来一步,“上线”就有可能跨过边境进入缅甸。想要再抓到他,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经调查,一个女人进入陈队的视线。她是“上线”的姘妇,当初正是她将装有毒品的包裹从云南寄出。这个女人时而逗留在边境的一个小镇上,时而在缅甸境内,行踪不定。

  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在边境上蹲守,一直到正月十五,女人回孟连县,才最终落入警方的埋伏。随着这个女人的落网,“上线”贩毒的事实被最终坐实。

  陈队说,光打掉吸毒人员是没有用的,只有将整个毒品产业链“一锅端”,才能真正地打击犯罪,净化社会环境。

  不过,这也对禁毒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自己在禁毒战线上奋斗的六年,陈队说,总结起来有两个词:仔细、耐心。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非常狡猾的对手,只有比他们更细心,比他们更沉得住气,才能打赢他们。”

  也正是基于此,陈队在六年共办理涉毒刑事案件143起,主侦主破公安部目标案件9起,主侦主破省公安厅目标案件4起。仅这13起目标案件就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200余名,缴获毒品40余公斤。

  张警官:

  “对每个戒毒人员的健康负责”

  名校毕业、三甲医院行医出身,2013年,张警官带着金光闪闪的履历,华丽转身,成了警营戒毒战线上的一名专家。

  从“公安新人”到所队骨干,张警官只花了短短两年。尽管戒毒所里的医疗环境和另类的救治对象与张警官在医院工作时大不一样,但她的专业精神很快令她转变心态,适应新环境。作为戒毒区医生,她深知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戒毒治疗知识的重要性,她拜所里老同志为师,潜心学习,多方请教,生理脱毒她跟着学,医生谈话她帮着做,工作之余还忙着翻阅专业书籍,没多久就成了一名“戒毒行家”。

  由于吸食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张警官原有的临床医学知识派上了大用场。新入所的戒毒人员患病情况复杂,很多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为了做好对戒毒人员的治疗工作,张警官设计了个人病历档案,全程跟踪治疗。针对各类疾病,她细心分辨,对症下药,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还会打电话咨询原先的同事,确保每一个戒毒人员都能得到最科学的治疗。

  正是凭借着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张警官一次次治愈了戒毒人员的躯体疾病。现在,所里有什么疑难杂症,大家第一个就想到“全科医生”张警官,只要有什么医疗突发事件,她又永远第一个冲在前头。这个“女专家”总能用专业表现令人折服。

  医疗规范化建设是监所医疗安全的核心与保证,张警官还将大医院的正规化管理经验带进了监区。在她的主动推进下,戒毒所通过进一步完善体检登记、巡诊查房、医嘱给药等10余项工作制度,形成了从入所体检到在所治疗、出所处置一整套规范的诊疗流程,不仅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也为监所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戒毒所里有一支由近1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上至经验丰富的返聘专家,下至初出茅庐的新生力量,分工合作,为戒毒人员的健康平安保驾护航。为了让新人尽快适应监所医疗工作,张警官精心制作医务工作目录表,将各项工作内容分门别类,清晰标注,不仅让新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也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为了让团队学习到先进监所医疗经验,每次她参加公安部医疗业务培训班,总会边学习边归纳,回来后认真撰写体会文章,在团队中推广习得的先进经验。她把医疗团队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戒毒人员的白衣后盾,以实际行动对每个戒毒人员的健康负责。

  贺元英:

  “帮助他们戒掉心中的瘾”

  伴随着“国际禁毒日”的临近,浙江省禁毒办举行的“寻找你身边最美禁毒人”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其中,69岁的贺元英毫无悬念地入选。

  贺元英,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负责人。14年来,她帮教过的涉毒青年超过百人,她创建的“携手迎阳光”团队获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可,她也因此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贺元英用她的信念,打开了涉毒人员的心扉,用她那慈母般的爱心感化教育和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的吸毒人员。

  阿平,经过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去年9月,终于顺利完成戒毒,还找到了一份房产公司的销售工作。今年年初,因为业绩出色,他已经被破格提升为销售经理。

  让他获得重生,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正是贺元英。阿平,海曙区人,离婚。2009年3月被发现吸食毒品。2011年9月,贺元英接到阿平的社区戒毒决定书后,就拨打了他的手机号码,但阿平丢下一句恶狠狠的“以后再烦我,有你好看”的,就挂断了电话。

  在跟阿平的交流接触中,阿平的行为和语言口气中,贺元英感受到,前妻和女儿在他心中占了重要的位置,决定以家庭为突破口,采用家庭式治疗模式,从家人感染影响阿平。

  于是贺元英双管齐下,一面联系医生来关照阿平病情,坚定他治疗的信心;一面帮助其前妻和女儿,捐款捐物,招募大学生禁毒志愿者,免费为其女儿做家教,贺元英还申请到2500元困难补助,帮助阿平妻女解决困难。

  这一切让阿平沉默了,贺元英鼓励阿平,一定要自己振作,重新撑起这个家,相信家人还会给他机会。贺元英的帮教活动获得了成效,阿平的坚持和努力也被贺元英及时传递给了他前妻。时值春节,在贺元英的建议下,前妻同意让阿平回家过年,合家团圆。

  有了盼头才有动力,年后阿平表现更加积极主动,经常主动来工作室要求做尿检。时至今日,阿平不但没有复吸过一次,还经常帮助贺元英现身说法帮助其他吸毒人员摆脱毒品,回归社会。

  “看着风华正茂的青年误入歧途,我的心像刀割一样的痛。”贺元英说,在很多人眼里,“瘾君子”是无可救药的,但她却认为,只要不放弃,戒毒人员是可以康复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为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提供必要的帮助。

  “心瘾除了,脱毒效果自然非常明显。”贺元英说,近几年辖区吸毒人员增长率明显下降,14年间,南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共接收118名吸毒人员,其中80多人经戒毒康复后找到工作,更有31人组建了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因工作需要,全文涉警人员全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