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祥 |
|
《满城尽带黄金屋》 80cm×80cm |
|
《幸福起航———阳光笑眯了眼》 190cm×190cm |
|
《祈福Ⅱ》120cm×180cm |
|
《祈福Ⅴ》80cm×140cm |
6月30日,“起点·起航”金华祥个人油画展在汇港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展出的30余件油画作品,记录了我市画家金华祥行走国内外数十个城市的足迹。作品中,画面主角或人或马或风景,形象细致的描绘,让时间凝固;画中人物表情自然,动作富有张力;远处寥寥几笔的雪山,圣洁而神秘。一动一静、一细一粗,既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气氛,又使得整幅作品弥漫着纯朴、虔诚的生活气息和对生命的敬畏。 记者 黄银凤 文/摄 静思而深考 慢工出细活 《甬上藏友》:初见你的作品,让人产生错觉,似乎画的不是油画,而是亦工(笔)亦写(意)的国画或水彩,待细细看来,才发现这些作品另有一番意境,静谧,稳健,视角独特,安静却不平静。这种画风是怎么形成的?是否与你的特殊成长经历有关? 金华祥:跟我的性格有关,也跟我的家庭氛围有关。我出生在舟山的海岛,从小喜欢画画,我的舅父是为电影院画宣传画的,但我没看过他现场作画,所以很向往绘画的场景。邻居还有个做油漆工的伯伯也会画点粉画之类,另外我的一位表哥是中国美院的毕业生,我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了艺术熏陶。 我是一个勤奋、安静而慢熟的人。朋友都说我外表沉闷、内心灼热。 随着年岁渐长,我创作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涉及的题材也越来越广泛,但我内心的从容没有变,从作品构思,到技术处理,我都尽力做到静思而深考,慢工出细活。 上海师大俞晓夫教授亲切地称我为“小宁波”。他说:“‘小宁波’平时看似木讷而沉默,然而在闪烁其词中吐出的几句话,不失机智。”我因此而被他看好,成为他所收外地学生中唯一享受“上海待遇”的。只要上海学生在做什么比较重要的美术活动,我都有份,可以做到消息灵通,毫无距离。 《甬上藏友》:慢慢成熟是一种代价,在当今急功近利的艺术生态中,你如何坚守内心的平静? 金华祥:绘画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一直没离开过,从1988年我画的第一张酒的包装图像到现在,整整27年,其间有过快乐,有过彷徨,有过挫折。现在,画画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打小我对人对事就有自己明确的观点,绝不暧昧。我觉得画画是很个性很私人的一件事情,正如我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听自己喜欢听的音乐,没有标准,没有衡量,简单的从心出发。 画画是件单纯快乐的事,就和我喜欢收藏古代石造像一样。我已有十几年的石刻收藏经历,这既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又为我的创作带来灵感。每当周末,我必去宁波天胜花鸟市场淘宝。我的画室里摆了很多从宋代到清代的各种石刻藏品,抚摸着石头上风霜刀刻的岁月沉淀的痕迹,我便静心凝神,进入到最佳创作状态。 回归本真 做一次成功的出发 《甬上藏友》:这次的画展起名为“起点·起航”,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金华祥:自高中学习油画并考入杭师大油画系,2002年毕业;次年到上海油雕院研习一年;2007年入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写实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2011年考进上海师大油画系研究生。从我拿起画笔起,画画已伴我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我的艺术人生,就是在一次次起点起航中渐行渐远,渐入佳境。 2001年,我还在杭师大求学时,就已参加“走进新世纪———浙江省油画大展”,并在同年举办“方向·发展”个人油画展; 2002年,作品《废钢启示录》参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3年,作品《中国日记———沧桑》获得浙江省青年美展优秀奖; 2004年,成功举办“感受·起点”个人油画展…… 2004年至2008年,我开始尝试从超写实回归写实的创作风格:不再追求画面的细节,更加注重创作技法,强调画面的表现力与思想性。 其间,尝试过诸如“方向·发展”静物系列、“消逝”超写实系列、《诗经》人物系列等。2006年3月,儿子出生,一个新生命诞生,我觉得该画一批关于儿子的画,来作为一种记忆。于是,自2006年8月起,我开始画《诗经》人物系列,画了一组婴儿的肖像图,由此开始了观念艺术的思考。 历经四年的磨练与探索,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风,成长为一个功底扎实、技法娴熟、个性鲜明的画家。我极力透过事物的表象,对其本质进行概括提炼;针对不同的题材,选取不同的创作手法;擅长捕捉自然界的光影,将我内心的触动融入画中。 对一个画家来说,风格很重要,但其实也不重要,在一次次否定与自我否定中,我的绘画从紧到松,回归本真:画的是物的具象,触及的却是人的灵魂。 画展起名为“起点·起航”,也是我这么多年旅行的一个记录,真实的记录。除了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喜悦,也给自己一份坚定的信心,是自己一个阶段的答卷。 世界那么大,我想多出去走走。一次次出发,行走途中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去云南写生在泸沽湖遇上6级地震,川藏线上遇到了从未见过的塌方泥石流,去稻城亚丁时发生强烈高反吸着氧拍完照片后被抬上车,被围追抢劫甚至威胁到生命…… 我想借此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对旅行的热爱。人生也是一场旅途,在旅途中前行、思考,同时也寓意着某段旅途的结束,新的旅程的开始。 进藏十年 创作西藏题材油画 《甬上藏友》:这次画展的很多作品来源于西藏。跟其他民族风情的西行油画相比,你的《祈福》和《穆》系列作品有何独到之处? 金华祥:2008年,我开始创作西藏系列题材。 为了画好这个题材,我进藏十年,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我都跑过好几次,之所以选择那里,是因为新奇神秘,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高原上随处可见的经幡,默默承载祝福的马尼堆;迎着晨曦袅袅点燃的煨桑,每经过山头撒向山神的龙达;晚风中肃立的寺院,寺院里层层绵延的转经筒……在探究这一切与祈福有关的对生命神秘充满敬畏之心的同时,我也用相机拍下一段段触及灵魂的影像。再提起画笔,眼前浮现的是一段段旅程、心灵故事以及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人公。发生的每件事都历历在目。 《祈福》系列我一共画了六幅,六张作品的呈现,样式、主体物有雷同,也有区别,我是以一种信仰的逻辑性来表达藏民守望精神家园的禅意和境象。《穆》系列与《祈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背景配以远山、佛教壁画、寺庙、转经场、藏区风情景物、家园,所不同的是主角成为拟人化的马的故事。这些作品都是我用“心灵深处隐隐约约的颤动”抒写出来的。 2013年,作品《祈福Ⅰ》终于修得正果———获得中国油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整个画面呈现的是空旷而静谧的空间中藏族老妇顶礼膜拜,背景配以隐隐约约的远山,神秘而肃穆。 《甬上藏友》:跟其他西行题材的民族风情相比,你的作品中完全看不到浓墨重彩的厚重感,而是画面整体上偏向灰色的主色调,隐隐透出一种中国传统的水墨趣味。你擅长刻画主体的细节,用淡雅的调子形成自己的图式。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你形成这样一种绘画风格? 金华祥:画面的调性形成还是取决于作者的审美情趣。我喜欢那种静谧的画面,而拒绝繁杂。 《祈福》六幅作品统一用高调的有倾向的浅灰色,整个画面去除大红大绿色彩鲜艳的调性,而是以近乎单色的处理,蓝紫灰调、黄灰调、红灰调等。这种色调的选择,是为了在藏民题材创作中树立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