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救灾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派出工作组赶赴浙江灾区

台风“灿鸿”造成我市损失已升至27.37亿元

  在海曙新芝社区,户外救援队的志愿者配合社工帮助受困居民。
  记者 刘波 摄
  昨天下午,海曙乐购超市柜台上蔬菜品种多样。
  记者 王增芳 摄
  江北洪塘周陈村果树农田受灾航拍画面。记者 王鹏 摄

  城区

  不间断强排积水  

  昨天早上,我市不少道路和小区都积水较深。经过相关部门一整天的努力,截至昨天下午5点,市四区积水点已消除10处,剩余29处左右。

  剩余积水点分别是:江东区:甬港南路、海洋学校、曙光社区、荷池新村、荷花社区、潜龙社区、兴宁路沿线;海曙区:信谊小区、翠柏路、丽园北路、高塘社区、卖鱼路、马园新村、筱墙巷、文化巷文化路交叉口、后河巷、西湾路附近、前莫家巷、芝兰堰路、三板桥、新芝路、苗圃路、马园新村、柳汀新村、丽园北路与新星路交叉口区;江北:育才路与范江岸路路口、大庆北路(局部封道)、翠柏路、双东坊小区;鄞州区已无积水。

  新芝社区有地方积水没过膝盖

  昨天下午3点,记者来到西门街道下辖的新芝、汪弄等社区进行走访。

  在新芝路西河街至通途路路段,道路积水仍十分严重,最深的地方接近膝盖,不少非机动车试图涉水通过,道路两边店铺的店员正在向外清理积水。西湾路48弄是一个无物业的老小区,也是目前整个新芝社区积水最为严重的小区之一,从新芝路95弄到西湾路路口都有30厘米左右的积水,最深的地方已经没过了膝盖。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里昨天早晨时最深的地方已经过腰,不过下午已经退了一点。在小区的另一侧,记者看到有两台水泵正在进行排水工作。

  民间志愿者带着3艘气垫船

  小区内,有几个穿着专业涉水服装的工作人员正拉着3艘气垫船来回接送出入小区的老人、孩子。据了解,他们是四明户外救援队的志愿者。领队周利挺介绍,他们是昨天早上听说该小区积水严重,便带着3艘气垫船赶了过来。这次他们一共来了10余人,配合社区的社工一同运送有需要的居民,基本都是老人、小孩、孕妇以及病人。从早晨到下午4点,他们已经来回70多趟,接送人数130多人。

  社区书记已两天未合眼

  44岁的陈珊霞是新芝社区书记,从周五到昨天下午,她几乎没有合过眼,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带着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在新芝小区内一户一楼居民家里进行定损工作。她的眼袋很深,嘶哑的喉咙基本已经没法正常说话,但仍然尽力发声,希望受灾居民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她用嘶哑的嗓音告诉记者,不只是她,整个新芝社区乃至整个西门街道所有的书记、主任和社工这几天几乎都没合眼,社区与街道办事处也24小时有人值班。过会她要到街道开会,随后休息一下。

  记者 林伟 见习记者 乐骁立 

  通讯员 张立 蔡晓丰 朱彬彬 朱娇娇 周骏 

  雨水蓄排系统破解小区积涝难

  相比前年台汛期小区内河水倒灌的景象,昨天,历经台风洗礼的天庐苑小区道路上并不像往年汛期形成积水,这得益于小区物业公司尝试的雨水蓄排系统。

  海曙区物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安装有雨水蓄排系统的小区,积水通过该系统直接排入内河,不再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非台风天时,蓄水池收集的雨水还可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地面冲洗等作用。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张黎升 张玲玲 

  乡村

  果农、菜农损失惨重

  昨天,“灿鸿”已经离开,积水开始消退,这么长的风雨和阴晦之后,久违的阳光终于出现,然而台风留下的阴影却还未完全散去。江北洪塘周陈村,果农苏国梁正对着一地烂梨发愣,一翻风吹雨打后,他的梨园损失大半。

  很不幸,今年的台风来得比往年更早了一些,刚好在许多蔬果成熟的当口,许多菜农、果农因此损失惨重。

  百亩梨烂了一地

  “辛苦一年,7月头上开始卖,刚刚卖了2000来块,这下什么都没了。”苏国梁2个晚上没合眼了,记者昨天下午来到周陈村的时候,他正一身泥水地从果园里出来。积水差不多到他小腿处,所有果树淹在那里,枝头只有少数果实。他说,至少三分之二的梨烂在水里了。

  他的邻居刘全福情况更糟一点,这个还不到50岁的安徽人今年刚刚承包这里的梨园,一家老小都扑在这9亩地里,没想到在丰收的时候吃了当头一棍。这个家庭如今正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刘的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小孙女刚刚两个月,“哪儿都需要用钱。”

  不远处的洪塘都市农业园区,陈海珍果园里的水退了,掉下来的一个个烂梨露了出来。倒是便宜了一群鸭子,地上的水果成为它们的美餐。作为这里最早规模也最大的种植户之一,她们家的损失最大,这里的一百亩梨园、数十亩葡萄园,在鄞州和象山的上千亩果园,几乎全军覆没。

  宁海越溪乡小宋村,菜农陈乾明同样欲哭无泪,他的400亩大棚受灾,即将丰收的苦瓜、西红柿、茄子、黄瓜都烂在了水里。

  陈乾明清楚地记得,积水是在前天凌晨漫进大棚的,但是风大雨大,他什么也做不了。眼睁睁地看着水越涨越高,紧接着几十亩地的大棚被吹掉。现在水慢慢下去了,但是菜也没用了,今天一进去,一股腐烂的味道。

  涉农保障,何时完全?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农民们当然也在想办法,比如苏国梁,他已经两三个晚上没合眼了,在雨还没有下大的时候,他们全家人都在果园里摘梨、捡梨,希望把损失降到最小。几乎所有的果农都是这么干的,眼下,他们都在为几千斤水果发愁,因为如果不在两三天之内卖掉,它们同样会发烂。

  陈乾明也没有被困难压倒,“只要还有一些小苗,就要好好照看着。”昨天,1万元的营养液已经打了进去。

  种了近20年水果的陈海珍一直在反思,前年“菲特”过后,她的都市农业园区加筑了大坝,被水淹的面积已经大大减少,但更多的果园是没有这道保险的。

  “年年靠天吃饭,农民种植最缺乏的是安全保障。”做了多年市政协委员的陈海珍告诉记者,现在涉农保险、扶助资金发放、设施农业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短腿”,让农民无法踏实种植。为此,她每年都会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涉农保障体系,让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扶持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起作用。

  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采访完回单位的时候,记者看到微信朋友圈,关于灾农爱心义卖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这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一个好办法。只是我们发现,义卖中留的电话,大多数是陈海珍这样有名的大户,很少有苏国梁这样默默无闻的小户,虽然,他们同样需要帮助。我们考虑了很久,觉得光刊登个别果农、瓜农的电话难免片面,为了让市民的爱心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灾农,最好找到效率更高的做法。我们希望由村委会、镇政府或合作社等组织出面,通过商报热线、微博、微信联系我们,统一出售灾农的产品。

  记者 樊卓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