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警方服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新型通讯(网络)诈骗

  漫画 沈欣

  网络社会什么最可恨?骗子!

  当前,各类通讯(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手段花样繁多,冒充领导、冒充警察、冒充法院……你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他们都敢冒充;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快递包裹发现毒品、被公安机关列入网上逃犯……多严重的事儿他们都敢编,目的就是恐吓你,吓晕你,再骗取你的钱财!

  以我市为例,今年上半年,损失价值在10万至50万元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就达97起,50万以上的19起,百万元以上的3起!这些诈骗案件,无疑使人民群众遭受了重大财产损失。

  本期,让我们再次聚焦通讯(网络)诈骗,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揭开“冒充老师借钱”、“相册诱惑”等新型诈骗手段的真面目,提醒市民擦亮眼睛,注意防范,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通讯员 苏文清 张莉 李鑫文

  “冒充老师”诈骗

  近日,我市高校学生小许接到了自称“陈辅导员”打来的电话。对方一口就叫出了小许的名字和身份,加上学校确有一名陈姓辅导员,使得小许深信不疑。

  电话中,“陈辅导员”委婉地表示,自己因为评职称要向校领导送钱,由于不方便以自己名义打款,希望通过他的银行卡转账3万元,到时再转过来。

  小于看着手机上对方发来的银行账户,正准备打款时,想到曾经参加过的电信诈骗宣传讲座,“要求转账的电话要多加防范,最好先用电话与本人确认。”于是,小许立即拨打了110报警询问。

  经过民警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领导”要求汇款的通讯(网络)诈骗的“变种”,并耐心向小许同学分析此来电的多个疑点。后经查询,该校陈辅导员的电话压根不是这个号码,骗子的号码归属地在省外。

  小许后来得知,也有其他同学陆续接到类似电话,打钱理由一样,只是“陈辅导员”改成了“王辅导员”、“李辅导员”。想到自己差点落入骗子陷阱,小许惊出了一身冷汗。

  警方提醒:目前正值暑假,高校学生在家接到所谓老师电话,要求转账钱款,必须警惕防范此类电信诈骗。骗子往往利用学生碍于老师面子的心理,又无法当面查证的机会进行诈骗。任何钱款转账必须确认对方身份无误,否则陌生账号极有可能就是陷阱。

  “相册诱惑”藏病毒

  “这是上次我们一起玩时拍的照片,我制成了相册,你点击就可以查看所有照片……”“这是你老公跟别人到宾馆开房时,被人拍的照片,全部照片都在相册里,你点开就可查看……”

  收到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信了,那你就输了!今年8月初,家住慈溪的项先生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我们一起玩时拍的照片,都在这里……”由于前几日刚参加完同学会,项先生没多想就点开了链接,结果不言而喻,很快他就收到了信用卡被消费1万多元的信息。

  民警表示,这是一种新的通讯(网络)诈骗方式,诈骗分子以短信群发器等方式发送类似相册的木马病毒,点击短信链接的网址后,病毒程序自动下载运行,盗取手机内的通讯录、绑定操作的银行卡、支付密码等信息,从而实施盗刷、转账等犯罪。同时,手机也会因中病毒无法使用,而相应的病毒会向通讯录内的人员发送病毒,形成连锁诈骗的局面。

  民警提醒:此类诈骗手段,就是利用大家的好奇心,因此,不要随意点开来历不明的网站链接。此外,用于网络交易的银行卡里,不要留有太多的钱,单笔交易的额度最好设置一个较低的限度,或设置当日消费限额,以免被盗刷时损失惨重。

  QQ诈骗又出新招:山寨好友

  7月6日下午,市民何女士手机QQ上突然弹出一条添加好友的信息。打开一看,发现是QQ列表中的好友,头像和名字都非常熟悉,而网名正是好友的真实姓名。“我不记得自己删过她,以为是她不小心把我删了,要再把我加回来,也没想太多就加了。”刘女士说。

  刘女士随后向对方提出疑问,对方很快就回复过来,两人又继续聊了起来。闲聊中,对方提到的内容也和“正版”好友差不多。不过,“好友”的真面目没藏太久,对方很快进入正题,“我有一位亲戚要借些钱急用,你先帮我转给他,我再转给你……”

  平时看多了诈骗新闻,何女士立马意识到不对劲———自己这是遇上骗子了。当她再去QQ列表中翻看时,发现真正的好友还在,而“原装”和“高仿”之间,从头像、名字,再到年龄、性别、签名等个人资料全都一模一样,只是QQ号不一样。

  民警提醒:这是一种QQ诈骗的“变异”,市民在QQ上遇到好友要求帮忙付款、转账等,一定要先电话确认,谨防他人冒充好友骗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