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鉴华遗体告别会上,昔日同事潸然泪下。 记者 王鹏 摄 |
三北大地,倾城恸哭。 2015年8月8日,是送别英雄徐鉴华的日子。早上6时许,朝霞苍白,空气憋闷。“忠诚履职,警魂再现”“一路走好,我们的好交警,徐鉴华”“挥泪送别我们的好交警”……徐鉴华生前居住的慈溪金东小区,门前狭长的金一路上已经站满了举着黑底白字横幅的群众,这些,都是自发前来为徐鉴华送最后一程的。 记 者 石承承 张贻富 通讯员 王 岑 邱 策 高炎飞/文 记 者 王 鹏 通讯员 王西泽/摄 英雄一路走好 就在8月5日18时40分左右,慈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徐鉴华在执勤中被一辆工程车撞倒并碾压,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3岁。 所有人在静静地等着,等着送英雄最后一程。7时整,徐鉴华的灵柩从家中起灵,8名徐鉴华生前的同事步行护送着灵柩沿着金一路缓缓前行,所有站在路旁的群众难掩悲伤之情,自发加入到队伍中,有的搀扶着徐鉴华的亲属,有的扶着花圈,穿过两条小巷,直至将徐鉴华的灵柩送上等在东山路路口的灵车。 孙塘路、329国道、峙山路……沿途,徐鉴华曾经的战友,在自己的马路岗位上,深深敬礼,为他送最后一程,他们眼含热泪,目送他远去。灵车所经之路,大批群众默默驻足,向英雄致意。 在徐鉴华曾经工作过的城区中队门口,早已站满了前来送别的同事和群众。徐鉴华的灵柩在此缓缓经过,仿佛是深深道别。当车队经过徐鉴华牺牲的地方时,路政部门和大批群众都站在路口与徐鉴华挥手送别。 通往慈溪市殡仪馆的路上,尘土漫漫,大批市民在道路两旁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泪水涟涟。道路的尽头,是花圈簇拥的千秋厅。 上午8时30分,徐鉴华同志遗体告别会在慈溪市殡仪馆千秋厅举行。慈溪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应春华宣读了悼词,几度哽咽,在场的同事亲友难以抑制悲伤,潸然落泪,徐鉴华的妻子、女儿,更是伤心过度,晕厥过去。在如泣如诉的哀乐声中,送别的人们缓步来到徐鉴华同志的灵柩前,伫立默哀,大家围着徐鉴华的灵柩缓缓绕行一周,作最后的送别。 满腔热血铸警魂 在得知徐鉴华的事迹后,网友留言道:“徐警官一路走好!向您致敬!一听到这个噩耗,第一感觉,可惜了;第二感觉,您太较真了!后来感叹,正是因为您的爱岗、您的敬业换来了慈溪交通安全的一方平安!” 太较真了吗?或许徐鉴华并不这么认为,在同事的回忆里,徐鉴华对于执法,一直有股较真到底的精神。 黄惠君,慈溪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与徐鉴华共事6年,他称徐鉴华为“鉴华师傅”,不仅仅是因为年龄,还因为他的业务水平。 2010年5月,交警大队接到报警,在慈溪南门大街出了一个单向事故,一辆路虎车撞到了路旁隔离栏,反光镜、车身等多处损坏。当时出警的是徐鉴华,他抵达现场后,车主滔滔不绝向他解释是如何撞上隔离栏的,希望徐鉴华赶紧出事故鉴定报告,他赶时间。 徐鉴华觉得车辆反光镜处的刮擦痕迹的高度与隔离栏高度不符,存在疑点。他仔细地勘查起现场,又查找附近视频监控。车主的神情顿时变了。 监控显示,路虎车由附近一处地下车库驶出的。徐鉴华在车库一处墙体上发现有明显的刮擦痕迹,且高度也与路虎车车身痕迹吻合。这时车主才承认后来撞击隔离栏是想骗保。 黄惠君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徐鉴华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但其实大家更佩服的,是他对公安事业的热忱。 徐鉴华今年53岁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将他安排到交管站工作,以相对减轻他的工作压力,但大队警力紧张,他看在眼里,仍主动参加接处警工作。上周,大队开会说起黄标车治理工作,徐鉴华就将辖区摸底情况和治理工作建议等材料上交给领导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与徐鉴华共事15年的民警戚岳军说,在工作上,徐鉴华认真负责,在事故处置中,经验特别丰富。 2001年底,辖区内发生一起摩托车事故。徐鉴华赶到现场后,发现车上的两人均不同程度受伤,便执意劝他们去医院检查。两人嫌麻烦,怎么劝都不肯去,还说徐鉴华多管闲事。但徐鉴华好说歹说,终于将两人送往医院。到医院后一检查,吓了一大跳,其中一人竟然已经颅内出血。医生说,幸好及时救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其实已经蛮生气了,没见过这样不讲理的受害人,但是老徐一直笑着劝。回去的路上我跟徐大哥说,既然他们都不对自己负责,我们干吗要揽这摊子事。”戚岳军回忆道,徐鉴华只是呵呵笑着说了一句:“人命关天,其他不重要。” 潘科杰是徐鉴华的徒弟,2007年起一直跟徐鉴华做搭档。2013年7月,潘科杰与徐鉴华在国道线巡逻,经过柴弄桥时,发现一起行人与轿车相撞的事故。当时围观群众很多,他俩扒开人群进入事故中心时发现,机动车道上躺着一名老太太和一名六七岁的小女孩。老太太已受伤昏迷,小女孩有意识,但是说不出话来。 徐鉴华赶紧拨打了120,但因运力紧缺,一时间调不出来,救护车从较远的医院赶来费时较久,眼看老人伤势严重,徐鉴华当即决定送两人去医院。最终小女孩活了下来,老人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医生说,如果再耽误一点点时间,连小女孩也活不下来。 徐鉴华对生命的尊重给潘科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何时,只要遇到需要救助的人,师傅徐鉴华总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古道热肠暖人心 徐鉴华的行事风格很简单,他总是给别人行方便。 他把自己的值班休息室让出来,每天中午坐在接警台前接警;每到饭点,他总让同事先吃饭,他说自己晚一些没关系;常常饿着肚子跑出去处警,他说他年纪大,是大哥,理应多承担一些。 有时候出警,处理完一个事故,听到对讲机里传来指令,只要是在附近的,徐鉴华都会主动说:“我离得比较近,赶过去快,这个警我带带去好了,你们不用过来了。”就这样,往往一带带回来一串。 为了不增加同事的负担,每到重大活动安保期间,徐鉴华都身先士卒。这几年给杨梅节做安保工作,他都是带着保心丸上岗的。53岁的人了,从早晨5点到下午4点,还主动要求到最繁忙的余慈连接线执勤,除了中午蹲在路边,拌着灰尘吃点盒饭,一站就是10个小时,碰上双休日,上岗更早,下岗更晚,等杨梅旺季结束,人也褪了一层皮。 去年清明节,凌晨4点多开始执勤,徐鉴华与两个年轻协警同组,在离岗亭很远的匡堰道口执勤,站到中午12点多,太阳逼人,大家都渴得不行,但只有两瓶水了,徐鉴华说,他年纪大了,耐渴,把两瓶水让给了两位同事。 杨冬冬是城区中队的一名协警队员,在他眼中,徐鉴华是好大哥、好师傅,更是他们家的恩人。2015年3月,杨冬冬的母亲查出患有癌症,需要大笔治疗费。在最无助的时候,一天,杨冬冬母亲的病房里出现了一个人,他身着便服,说是杨冬冬的朋友,带来了一万元钱,希望先垫付医药费。 打水回来的杨冬冬看到了,正是徐鉴华,杨冬冬一开始以为这钱是组织上援助的,后来从同事口中得知,这是徐鉴华自己的钱。而事实上,徐鉴华的家中也并不宽裕,妻子下岗在家,身体也不好,家里全靠他一人支撑。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住在拥挤逼仄的老式小区里,他用的是一款三四百元的老式手机,抽点最普通的烟,更没有什么费钱的爱好。 那之后,徐鉴华向队里领导提议,为杨冬冬一家筹集善款,几次下来,累计为杨冬冬一家送去了8万多元爱心款。 ■后记 这个周末,原本是徐鉴华这么多年来的第一个年休假,他和妻子已经买好了南下厦门的火车票,因为女儿怀孕了,他们二老想去看看远嫁的女儿。之前,因为队里人手一直紧张,徐鉴华已经很多年没有休过假了,他说,他的家人都在慈溪,那些家在外地的同事更需要假期。前段时间,徐鉴华警校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会,他曾提起过一句,但迟迟没有跟领导开口请假。前段时间公布的从警三十周年荣誉勋章获得者名单里,徐鉴华的名字赫然在目,而他还来不及抚摩一下这象征着一生心血的勋章,就匆匆走了。 “舅舅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平凡而又高尚的人。”徐鉴华的外甥、慈溪市公安局观海卫派出所刑侦副所长陈哲如此评价这个他从小到大,心目中的英雄。 是啊,一个平凡而又高尚的人,他走了,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不及跟所有爱他的亲人、昔日感受过他温暖的同事告别,他倒在了他奉献了一生岁月的路口,完成了一个人民警察最悲壮的谢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