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状元县”教师离职潮暴露的问题

  甘肃会宁,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誉为“状元县”。然而,就在尊师重教的会宁,去年11月启动的一次招录警察的计划,引得大批基层教师离岗,转而成为公安战线的一分子。此次总共招录了189名警察,其中有171名来自教师行业。(8月12日《中国青年报》) 

  189名警察有171人来自教师,这无论如何都难免令人深思。不少人将之视为是当下偏远地区基层教育弱势之境的又一鲜活案例,但从报道所提供的信息看,这一现象仍有必要具体分析。

  首先有必要看到此次招录的范围。文件显示,此次警察招录仅限于该县“乡镇(街道)、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占用事业编制的在职财政供养人员”。也就是说,这只是一次事业单位编制系统内部的人员流动,囿于范围限制,出现某个行业集体流动现象的几率自然会提高。加之会宁为教育大县,教育行业从业者在全县事业单位编制中的占比本来就高,这一切都堪称推动这种罕见现象出现的正常因素。

  另一面,如此大的行业性流动,却不能不引起重视。总结起来,这一集体“跳槽”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待遇说”和“梦想说”。但梦想说,似乎并不具有代表性,说到底,待遇问题或才是主因。报道称,在等同工龄下,警察的待遇要比教师高出900多元,这在西部小县城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样的对比差距,无疑是不正常的。我国教师法早有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这么多年过去,基层教育行业的教师工资水平低于当地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并非只是个案。

  然而,待遇的差距或还只是表象。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有教师称在过去的9年多里,有很多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的机会,可由于自己只有大专学历,所以都只能“有看的份儿”。这样的随时“跳槽”心态,或许与传统社会中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终生性期许有较大出入。或也间接说明,在基层教师职业的荣光已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无论从待遇还是职业认同感上,相对于公务员和其他事业编制,已有明显的弱势。这或许才是这一集体职业流动现象背后真正值得放大之处。

  朱昌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