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过后,汪洋第一时间上路指挥交通。 记者 王鹏 摄 |
他是“马路吸尘器”,始终站在交警一线岗位;他是市区交通“疏堵保畅达人”,推出“微循环”方案缓解了医院周边的交通拥堵;19年来,他处理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不下10万余起,让人心服口服,至今无一有效投诉。 他是江北交警大队一中队民警汪洋,担任省级重点治堵路段人民路的警长,曾多次获得排堵保畅先进个人、十佳交警等荣誉称号。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姚国栋 林静 推出“微循环”缓解医院周边路堵 人民路作为江北区第一批省级重点治堵道路,位于江北城区中心。道路相邻有医院、学校、酒店、商贸区,治堵重点与结点较为集中,特别是路段中央的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大门口,更是每天都有车队排起长龙。 前年年底,汪洋经过多次调查后发现,医院里原本只有200多个停车位,而医院职工的私家车却有800多辆,车位连院方自己都无法满足,更别说开车来的病患及其家属了。而医院西南方的鄞慈镇路是一条断头路,旁边虽有江北区中心小学,但通行的车辆并不多。 汪洋先与院方和相关部门协商,将医院职工用于上下班需要长时间停放的私家车都转移到外滩大桥下面的空地,腾出医院内停车位,方便病人临时停车,增加医院停车位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同时,汪洋与中队和大队领导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想到“空间换空间”,提出了“微循环”方案:白天7点到17点,除120急救车、警用车及医院物资运输车等特种作业车外,社会车辆一律从新马路转入鄞慈镇路上的医院西南门进入,从人民路上的东大门出;17点到次日早上7点,鄞慈镇路医院西南门关闭,进出医院的车辆一律从人民路的东大门通行。鄞慈镇路上将设置单行线,只允许由北往南通行,同时用隔离栏分隔出两个车道,靠近医院一侧车道,将作为就医专用等候车道容纳就医车辆排队,另一侧则用于日常通行。 这样就医车辆从新建的西南门进入,从东门出去,一个小型的“逆向弧度”很自然的把医院和周边路网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交通“微循环”。一年多以来,原本人民路上每天出现的车队长龙不见了,汽车通行的速度也快多了。 查处10万起违法无一有效投诉 汪洋告诉记者,自从进入警队,他就一直在一线执勤,在马路上指挥疏导交通,查处交通违法。他给自己估算了一下,平均每年要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五六千起,这近20年来不下10万余起。 不过,他最开心的是,这么多年来除了一些无理取闹的个别的投诉,他还没接到过一起有效投诉。 他是怎么做到的?汪洋有点憨憨地说,其实也很简单,不管是什么样的交通违法,只要设身处地地替当事人想一想,同时也让当事人换位思考一下,一般事情就比较好解决了。比如,有人为了赶时间开车在路口加塞,他拦下来后就会跟驾驶员说:“你看看后面,你这一加塞,路口就更堵了,如果是你堵在后面,你怎么想。” 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汪洋的几名同事告诉记者,汪洋在马路上执勤时总是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的事因为太小,他们都记不住有多少。 他们经常看到,面对车辆突然抛锚而无技可施的驾驶员,汪洋总是热情地上前帮忙将车推至路边,找来修理工帮助买配件,将车修好为止;遇到不熟悉道路的外地司机,他总是耐心地为他们指路,甚至亲自驾车为他们引路;遇到老人、学生、儿童过马路,他就上前扶一下,引导帮助安全通过。 上个月的一天下午,一位外地司机周某满头大汗地找到正在巡逻的汪洋说:“民警同志,你好,我是外地的,准备到慈城古镇旅游,路也不熟,能否请你带一段路?”汪洋在向中队领导请示后,当即把这位司机师傅送到了319省道。 不久,司机寄来一封表扬信说:“宁波的交警同志为我们外地司机服务热情周到,举止文明,语言和蔼可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宁波交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