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厨余垃圾”桶里有旧衣服,“其他垃圾”桶装了茭白叶

垃圾分类 分错的市民还有不少

  早晨,海曙中信白云小区,居民们把分好的垃圾分别投放到垃圾桶里。记者 刘波 摄

  从2013年7月开始,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展开。截至今年7月底,中心城区227个居民小区、13.11万户居民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约24%。

  经过2年的努力,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究竟成效如何呢?这两天,记者走访了几个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发现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表示赞同,但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却仍然不高。

  记 者 林 伟

  通讯员 范奕齐 实习生 陈 超

  老年巡查队蹲守小区垃圾房

  海曙国医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老小区,坐落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近日,记者敲开了该小区老年垃圾巡查队队员董建华家的门。在她家的厨房,两个垃圾桶整齐地排列着,厨余垃圾桶里是菜叶,其他垃圾桶里是一些塑料纸。

  在董建华看来,其实垃圾分类并不难,都是生活中随手而为的小事,但对社会环境来说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为此,除了自己做好垃圾分类外,作为一名老年垃圾巡查队队员,董建华还做好垃圾分类的巡查工作。

  国医小区的垃圾巡查队共有28人,分早上7∶00~9∶00及晚上6∶00~8∶00两个班次,每个班次两个人。“我们巡查队的职责是每天风雨无阻地守在垃圾房前,‘检查’居民扔出来的垃圾有没有分类,或是分类的准确率高不高。”

  当班的时候,董建华需要做的就是拿着火钳和手电筒挨个翻查垃圾桶。用居民张小姐的话讲,如果远远望去有一个人扑在垃圾桶上,肯定是这些志愿者的背影。

  “冬天的时候还好,夏天垃圾的味道有时候会熏得旁边经过的人都想吐,更何况要把垃圾拨开仔细查看了。”张小姐钦佩地说。

  董建华说,她只想趁现在还有足够的精力,继续为垃圾分类而努力。“我也希望,我们巡查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

  值得高兴的是,董建华和其他巡查队员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大部分居民已经很理解并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了。“他们这样辛苦,我们没有理由不配合。”居民倪成娥的话道出了国医小区很多居民的心声。

  倪成娥今年72岁,她的老伴80岁,两位老人腿脚都还利索,参与垃圾分类一点也没落下。在她家的厨房门上,还贴着四类垃圾的具体分类知识。现在,亲戚朋友包括子女来吃饭,倪成娥都会督促他们将垃圾分类。

  今年6月开始,国医社区又成立了一个由30户家庭组成的垃圾分类试点。这30户的厨余垃圾袋在发放的时候,志愿者会在袋子上写上每户人家的门牌号,并在每天早、中、晚分别对公用垃圾桶进行一次检查。

  如此一来,谁家的垃圾分类做得好,谁家的垃圾依旧是胡乱分放的,就一目了然了。

  茭白叶倒进“其他垃圾”桶

  8月18日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镇海招宝山街道繁景小区。这也是个老小区,但让记者疑惑的是,每幢居民楼下面,都没有设置垃圾桶。

  记者转了一圈,才在几个公共部位发现了集中的垃圾房,每个垃圾房里放置了绿色和黑色两种垃圾桶,分别代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种垃圾桶的数量都有六七个。

  这时,正是上班高峰时期,不时可以看到有年轻居民匆匆忙忙从居民楼里冲出来,经过垃圾房的时候,随后就把拿在手上的垃圾袋往垃圾房里扔。

  记者在其中一个垃圾房旁观察了一下,在半个小时里,经过的二三十名居民中有一半以上是年轻人。他们通常拿着一个塑料垃圾袋,是由社区统一发放的厨余垃圾袋。因为靠近垃圾房窗口边的垃圾桶有几个已经满了,年轻居民经过的时候,只是简单看了下,就把垃圾袋扔进了还不是很满的那几个垃圾桶。这10多名年轻居民有近一半扔错了垃圾桶,把厨余垃圾袋扔进了其他垃圾桶。

  剩下的10多名居民是老年人,他们通常是慢条斯理地下楼,两只手分别提着一个塑料袋,其中一个是社区发放的厨余垃圾袋,另外一个则是颜色繁杂的塑料袋。

  走到垃圾房前时,他们也会仔细地把垃圾袋分别放置到相应的垃圾桶里。但同样,在一些厨余垃圾袋里,记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垃圾。

  已经退休的居民唐先生告诉记者,小区居民现在已经慢慢习惯垃圾分类了。“去年,我妻子还是一名志愿督导员,但从今年开始,社区不再安排志愿督导员继续上岗了,而是由一名专职督导员对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进行督导。”

  “光我们小区就有5个垃圾房,加上另外两个小区,共有10多个垃圾房,光一个督导员肯定管不过来。”他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繁景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还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到了早上8点后,到垃圾房扔垃圾的居民越来越少。但正当记者打算离开的时候,却在大门口的一个垃圾房里发现了情况:好几个黑色的其他垃圾桶里,竟然塞满了刚刚剥下来的茭白叶,而茭白叶属于厨余垃圾。

  随后,记者在开在小区里面的一家超市找到了原因。这家超市位于繁景小区大门边,其后门就在垃圾房的边上。在后门边,几名工人正在剥茭白叶。茭白叶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会直接扔到垃圾房里。

  接着,记者来到繁景小区所属的招宝山街道顺隆社区。社区垃圾分类专职督导员张静表示,目前整个顺隆社区确实只有她一人在对垃圾分类进行督导。因此,整个上午她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张静说,社区共有3个小区,加起来有13个垃圾房。“所以,我每天上午几乎要马不停蹄地到这些点上去看。”

  对于超市放错垃圾的情况,张静表示她经常碰到。“我经常跟他们去说,他们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没几天就会再次犯错。”因此,街道、城管执法也多次上门和超市沟通,但仍然没啥效果。

  社区副主任李静波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根据街道统一部署,增加督导员力量,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年轻居民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的意识,力争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的正确率。

  街头吃块西瓜,瓜皮该往哪扔

  除了小区外,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是怎样的呢?现在,海曙的街头按照一定距离放置了两类分类垃圾桶,分别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颜色则对应为蓝色和绿色。

  在灵桥路的一组分类垃圾桶前,记者观察了1个多小时,共有20名行人在这组垃圾桶里丢了垃圾,但几乎有一半的行人看也没看,就把垃圾扔进了最方便扔的那个垃圾桶里。因此,蓝色的可回收物桶里经常能看到餐巾纸、快餐盒、包装袋等等。

  不过,路过的市民张才生得知记者在了解垃圾分类的情况后,也向记者说出了他的困惑。“按照宁波的‘四色分类’,可回收物对应的颜色是蓝色,其他垃圾对应的颜色应该是黑色,但街头的其他垃圾桶为绿色。”

  这样一来,很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就容易搞混。为此,张才生认为,能不能把街头垃圾桶的颜色也和“四色分类”对应起来。

  他说,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候他在路边吃完一块西瓜后,却没地方丢弃瓜皮。“按照垃圾分类,瓜皮属于厨余垃圾。但在宁波街头却没有厨余垃圾桶,我就不知道该把西瓜皮扔到哪个桶里。”

  和老三区不同,高新区的分类垃圾桶虽然也是一组两个,但颜色却是一样的,为灰色。在杨木碶路,已经在这条路上清扫了好几年的环卫工人吕应奎告诉记者,这里的垃圾桶分类率非常低。

  “每天上午,路边的一些店铺开门后,就把店里的垃圾都清扫出来倒在垃圾桶里。”吕应奎说,他们可能也没想到怎么分类,就随便把垃圾倒在了最为方便的那个桶里。

  因此,在收集的时候,他就把两袋垃圾———包括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都放在一起,拉进了垃圾中转站。

  正好要倒垃圾的一名店铺经营者则表示,他们也知道宁波正在实行垃圾分类。“这里的垃圾桶都是一种颜色的,我们有时候也没去多想,随便扔进了一个垃圾桶里。”

  为此,他建议,能不能让高新区街头的垃圾桶,也能区分一下颜色,让他们能更直观地把垃圾扔进该扔的地方。

  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我市公共场所尚未开展垃圾分类,但分类标准确认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颜色分别是蓝色和黑色。

  目前街头的分类垃圾桶虽然颜色参差不齐,但意义是一样的,有心的市民在扔垃圾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不同的分类,逐步养成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的意识。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清运

  8月19日早晨6点,记者来到高新区名仕嘉景苑。小区物业已把上一天晚上满了的垃圾桶推到了大门口。记者注意到,垃圾桶基本上是两种颜色,一种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另一种是黑色的其他垃圾桶。

  没过多久,一辆厨余垃圾收集车到了现场。金良伟和他的同事一起把厨余垃圾桶放到车后,利用机械把垃圾倒进了车里。

  记者注意到,很多厨余垃圾桶里有放错了的垃圾。在其中一个厨余垃圾桶里,竟然还有好几件旧衣服。金良伟说,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如果让他们把其他垃圾从中挑出的话,估计一个上午连一半的活都干不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不远处的明辰紫月小区。在大门口的厨余垃圾桶里,记者看到不少其他垃圾,包括棒冰、创口贴的包装纸(盒),以及各种各样的纸张。

  在倒完全部厨余垃圾桶后,金良伟和他的同事还会细心地把车后残留的垃圾清扫好。“这些厨余垃圾我们运到古林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去加工处理。”

  巧的是,这时候其他垃圾的清运车也到了名仕嘉景苑小区门口,倒垃圾的流程和厨余垃圾几乎一样。但在一些其他垃圾桶里,记者也发现了多袋厨余垃圾,比如虾壳、瓜皮。

  负责清运的许师傅说,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不一样,他们会运到位于梅墟街道的垃圾中转站,再由大型垃圾车运到镇海中科焚烧厂去处理。

  ●名词解释

  生活垃圾分类

  是指按照生活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从而有利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处理。通俗地讲,生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