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丽珍/绘 |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今日是处暑。处,去也。 处暑是热节之尾,凉节之首。 老黄历上说,从今天开始,暑气便渐行渐远了。 透着烟火气的云,疏朗弥散了许多,日子重回云淡风轻。 记者 陈也喆 【晚蝉鸣】 夏日的午后,蝉鸣如雨。处暑过后,蝉虫的鸣叫声便渐渐低缓下来。 清末苏州的弹词艺人马如飞将这种蝉声叫做“晚蝉”,留下“处暑西楼听晚蝉”的名句。 处暑听蝉声,需要静下心来,和着微凉的风。心一浮躁,就听不到了。 这一天,听晚蝉的文人可真不少。 海派名家陈康侯曾在1933年的夏天画过一幅《处暑蝉声》。 那一年,陈先生67岁,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听蝉。 四年后,他便离世了。这也许是他生命中记忆最深的一次蝉声。 宋朝诗人张嵲在处暑那天写下: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云: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蝉声一片的时候,总是嫌它太聒噪。夏日将尽,它呜咽无声了,却又要惊动它,来换取最后的鸣叫。 逝去的才是美好的。美好的也终将逝去。 【长相思】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居易在长安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处暑时节。 天上的云疏散稀松,习习凉风袅袅吹来。池上的荷花不见了,变成了莲子,又一年秋天来了。 感秋伤怀,算是文人圈里司空见惯的事了。也许他是借一池残败的荷花,感慨自己无疾而终的初恋。 他曾爱过一个叫湘灵的女子。而湘灵,恰恰是白居易笔下的“莲”。 19岁的白居易在徐州时,喜欢上邻家15岁的女孩湘灵。他为她写下一首《邻女》,说她“胜天仙”,是“白日嫦娥”。 然而,两人相处八年后,白居易不得不离开湘灵,去江南叔父家。 一路上,他为湘灵写了三首诗:《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 路途迢迢,他走得泪眼矇眬,每到高处便回头遥望,想象湘灵正在小楼上独自愁。 白居易29岁考中了进士,本想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恳求母亲,准许他去湘灵家提亲。 母亲拒绝了,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 白居易知道母命不可抗,不禁悲从中来,生出了些许白发,写下《生离别》: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37岁那年,白居易仍然是单身。在他母亲以死相逼下,他娶了同僚杨汝士的妹妹。 可是婚后他依然写诗,思念湘灵。 直到44岁那年,他蒙冤被贬江州,见到40岁的湘灵。她面容憔悴,仍孑然一身,与老父在外漂泊无依。 初恋情人重逢后并没有预想中的狂喜,两个人都处于生命中最潦倒的时刻。 唯有抱头痛哭,才能一泄经年累月的相思之苦。白居易写下一首《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那些无忧无惧的年少时光,像荷花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只留下沧桑的莲子,苦中带甘。 【听夜雨】 71年前,周作人曾在处暑那一天,写下《雨的感想》。 文章的末尾,周先生着重注了一笔“民国甲申,八月处暑节”。 也许在他心里,处暑,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节日。 处暑是一年的转折,从火炽到温凉,从烦躁到迂缓,这怎能不是一个节日? 而处暑节,往往是从一场仓皇的秋雨开始的。 秋雨降临的时候,周先生喜欢睡在小楼上,整夜地听雨滴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 雨声不绝,是一种喧嚣,也是一种肃寂。 那是江南的雨声。 他在故乡绍兴如此,少年时,跟随祖父的妾,寄住在杭州的花牌楼时,也是如此。 在那个听雨的花牌楼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爱慕的对象。 他甚至不记得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叫“三姑娘”。她常常抱着一只大猫,静静地看他映写陆润庠的木刻字帖。 三姑娘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 每逢她来,他便不自觉地振作起来。她的亲近,对他而言,有一种迷蒙的喜悦。 那一年,他14岁,她13岁,他们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淡淡的情愫就这样暗暗滋长,无所希求,他却愿意为她倾尽所有。 在周作人稚嫩的心里,这就是初恋了。 北宋的周敦颐也有处暑听夜雨的癖好。 他流传最广的名篇,是《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出自他的手笔。 其实,他还写过一首《夜雨书窗》的诗,描绘的是处暑听雨: 秋风扫暑尽,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周敦颐觉得在暑尽的时候听雨,别有一番情趣。 就像是睡在钓鱼船的篷底里,慢慢悠悠,摇摇晃晃,水声萦绕在耳畔。 大暑天下雨,烦闷燥热;大冬天下雨,冷雨彻骨,都没有兴致再听雨。 只有处暑时不冷不热,听雨倒是正当时。 【赏昙花】 昙花常开处暑时。 一年之中,属于昙花的日子并不多。 只有处暑时分,昼暖夜凉,昙花便在晚上悄然开放。 一朵朵如粉妆玉琢,洁白无瑕,清香四溢。不知不觉中,却已合上花瓣。 空气中残留似有若无的淡香,证明她曾经来过。 如此短暂,如此迷离,像夏末的一声叹息。 处暑的时候,似乎特别能知冷知热。 宋代诗人仇远有一首诗《处暑后风雨》,其中就有: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不妨听听罗大佑那首老歌《思念》,或许能舒缓郁结了整个夏天的心: “世人都知晓那人情犹如昙花隐现,潇洒地攀附在红尘的表面……” 一切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清嘉录》上说:“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 意思是说,处暑虽然意味着夏天的结束,暑气却没有完全消散。大约再过18天,才会有真正的秋高气爽。 宁波老话讲: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处暑过后,秋老虎还是要盘踞一阵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