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伟文(中)和同事分析病情。 |
30多年前,章伟文踏上工作岗位。这一个跨步,让他经历了无数个手术台上的手起刀落,他也从一个青涩少年,变成了一个医技高超、背负着各种社会头衔的宁波手外科、显微外科“一把刀”。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章伟文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出现在病区,逐一和患者们交流病情。从医多年,至今他做的手术已不下万例,从未有病人和他红过脸。记者 陆麒雯 有时候微笑更能治病 “握紧、放松……”当记者在市第六医院办公室见到院长章伟文时,身着白大褂的他正在为一位病患诊疗。这位病患一个月前右手韧带损伤,找到了章伟文。原定一周一次的复诊时间到了,但他却没有抢到专家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直接摸到了院长办公室。得知对方来意,章伟文没有拒绝。 “要想医好病,先要医好‘心’。”章伟文说,手术与药物只能减轻病患身体上的痛苦,但心灵所受的创伤则需要医生用心去关怀。有时候,一个微笑比一颗药丸、一枚针都来得管用。“比如刚才这位病人,他求医心切,我很能够理解,所以我尽全力帮助他。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46个小时再植14根手指 手是很容易受伤的器官。 20年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宁波及周边地区断指病例多发。每年有上百名工人手指被轧断,每天做断指再接手术的就有好几台。早在1995年,章伟文曾创下了我省首例十指断离再植手术成功的先例。 当年5月25日深夜,正在进行一台断指再植手术的章伟文得到消息:一个小伙子的双手十指被切纸刀一刀割下,十根手指全部断开。由于失血过多,小伙子已经休克。 小伙子只有25岁,如果就这样没了手指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他以后的人生路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坎坷。在当时那个技术和硬件都有限的年代,双手十指全部断离再植手术难度巨大,全院甚至全宁波都没有医生吃得消。章伟文心里明白,这项任务只能交给他了。 他一边叮嘱助手做好术前准备,把离断的手指进行清洗、消毒后装入无菌盒子内,一边为上一台手术进行收尾。等到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后,手术开始。 断指再植技术最重要的是把细小的血管进行高质量吻合,而手指头血管细如发丝,仅有0.5毫米粗细,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经过整整36小时,章伟文逐一将2根动脉、3根静脉、2条神经、2块肌腱、1块骨头成功接上。松止血带,再植的10根手指逐渐有了血色。 连续手术36个小时,中途换了3位助手的章伟文已精疲力尽,以为终于能歇口气了,可意外再次发生。隔壁一台正在进行的断肢再植手术,由于主刀的上海专家体力不支,来不及喘口气的章伟文再次走上了手术台。 当他走出手术室时,已经是第三天的白天。连续完成了长达46小时的3台手术,章伟文总共再植了14根手指。这段特殊的经历,一度成为了宁波曙光手外科医院(宁波市第六医院的前身)的奇谈。 每天12小时练手艺打下基础 说起来,外科医生的技术也算是门“手艺活”。为了练好手艺,章伟文曾为此付出了不为人知的努力。1993年,他当时还是一名年轻的临床外科医生,获得了前往上海华山医院进修的机会,为期一年。 到了上海,他发现自己是进修班上的老大哥。为了不落后于年轻后生,章伟文卯足了劲。其中有一个月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显微镜下血管解剖与吻合显微技术,训练十分枯燥,在显微镜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下课后,别人都回了宿舍,只有他一个人再次回实验室训练血管缝合,一缝就到第二天凌晨。 这样算下来,他一天至少有12个小时在练手艺。这整整一个月,为他日后在临床中各种形态血管高质量缝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章伟文带领的手显微外科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他本人则成为了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手显微外科学”优秀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医生、宁波市杰出专家,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东地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