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陕西汉中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强拉4名女学生在KTV陪一群男子喝酒唱歌。对此当事“校长”称是一女生过生日喊他去KTV庆祝,还有其他教师陪同。汉台区卫生局回应称,当事人非校长,只是该校委托的招生负责人,主管部门已介入调查。(8月25日《华商报》) 有图也未必有真相。虽然,网帖中的图片有教师,有女生,有双方的互动,但真相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而两者性质是有区别的,陪酒会让人想到潜规则,庆祝生日则可以理解为“亲民”,虽然教师不该与学生出入娱乐场所,但至少也是被动而为之。 随着调查,真相总会水落石出。但在公众舆论中,教师和女生于娱乐场所唱歌喝酒的场景,还是引起联想,并且表现出了焦虑和担心。舆论有此反应,除了瓜田李下的情境让人难免过度解读之外,还与人们内心对潜规则的紧张有关———人们担心校园也不幸成为潜规则肆虐的地方。虽然潜规则盛行,但人们还是期盼校园是相对干净的,因为这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一个守望理想的地方。 因此,与社会中的潜规则相比,校园中的类似现象更扎眼,更伤人。它会让人觉得这个社会已被潜规则完全占据了,即使校园也非净土,即使老师也没了为人师表的形象。所以,舆论开始紧张和焦虑,开始失望和发泄。 应当说,舆论的紧张有其现实背景和基础,校园也的确曾伤过公众的心。以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抓为例,此前人们怎么敢想象,人大这样的高校自主招生环节也会弄虚作假?看到这样的事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其他学校的招生,还会颠覆之前关于高校、规则、公平的认知。这是个案的破坏力,也是潜规则渗透和蔓延带来的深层伤害———它不是在伤害一个人、一个领域,而是在伤害人们对公平和规则最基本的信任与坚持。 如何纾解人们对于潜规则渗透和蔓延的焦虑?靠澄清一个新闻事实是不够的。即便,新闻最后的真相被证明网帖所言非真,人们还是无法获得真正的信心与安全感。只有厘清现实中规则的边界,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潜规则,以严格的制度作出应对和处罚,潜规则慢慢失去生存空间,人们才不至于如此紧张和焦虑。李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