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全国首个剖宫产管理清单,在“想剖就剖”的现状下,对规范生育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否定。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顺产比剖宫产更加健康、经济,同时给孩子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也较少。尽管如此,剖宫产这种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分娩方式,却被频频当作十分常规的临床手段。从我国剖宫产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足以窥斑见豹。 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中国人生孩子喜欢挑生日,无论是制造“好运宝宝”,还是抢生八月宝宝,为了让孩子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出生,只能选择剖宫产;另一方面,部分孕妇害怕生产时的疼痛,为了保险起见或者减少所谓的后顾之忧,更愿意选择剖腹产。尤其是在一些名人、明星的示范影响下,许多人甚至把剖宫产当作一种时髦。 热衷于剖宫产,除了孕妇存在认知偏差外,“医生说法”也是重要的幕后推手。众所周知,剖宫产的花费常常是顺产的两三倍,在创收指标的压力、利润提成的驱使下,一些医生或多或少存在诱导性的宣传引导,于是剖宫产也就成了投入少、产出多的“生意”。 推行剖宫产管理清单,不失为一次很好的医学常识普及,不仅向孕妇提供了一份“生育指南”,在生宝宝时可以更理性、更客观地选择分娩方式;而且也给医生提供了一个分娩参考,提醒那些热衷于剖宫术的医生要有章可循,不能盲目和草率地“一刀切”。 尽管“剖宫产管理清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这份清单毕竟不是法令,只有靠医患双方的协同努力,才能产生正面叠加的效果,真正把剖宫产率降下来。当下而言,除了要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行为,并建立完善的监管和问责制度外,让孕妇掌握应有的生育常识也成了当务之急,如此,不合“清单”要求的孕妇主动要求进行剖宫产手术,医生才更有底气拒绝,也不会遭遇指责,影响医患关系。 一言以蔽之,让“剖宫产管理清单”成为医患双方的指南,不仅要改变目前一些医院扭曲的医疗激励机制,而且应提升孕妇的科学生育意识,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缺一不可。 徐剑锋
|